APP下载

探讨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及疗效

2020-06-18朱大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动静脉蓝光黄疸

朱大娣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包括两种类型,即病理性和生理性,80%以上早产儿和50%~60%左右的足月儿在出生2~3 d时可发生黄疸,4~5 d可达到高峰,早产儿延续3~4 w,而足月儿2 w内可自行消退[1]。一般无需对生理性黄疸加以处理,而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则为病理性黄疸,且黄疸持续时间长,退而复发,因此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2]。本文探讨了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时间以2018年1月~12月界限为,选取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日龄为20 h~14 d,均值为(6.7±0.9)d;其中女12例,男13例。对照组日龄为19~25 d,均值为(6.8±1.1)d;其中女11例,男14例。两组对比分析基础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具体方法

采取蓝光治疗对照组,即将患儿置于透明无色有机玻璃上,行双面光疗,将其双眼采用黑布遮盖,注意将皮肤尽可能的暴露,以增加接触蓝光的面积,蓝光照射持续24 h,停止12 h后再次照射。基于此结合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组,具体为:换血前准备好100 mL 5‰肝素+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器、三通活塞管、留置针头,常规禁食6 h等。根据患儿血型采用新鲜血浆、洗涤红细胞、深低温保存冷冻血等进行换血,经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总量为400~500 mL,换血量150~180 mL/kg,抽输出量为3~5 mL/(kg·次),速度为10 mL/min。在换血前后间断照射蓝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评定标准[3]: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经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复常为治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经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为好转;患儿未达到上述条件为未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P<0.05评定组间差异,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 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80.0%,观察组为96.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对比[n(%)]

3 讨 论

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是最有效且最迅速的方法,其可对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予以有效治疗,也可治疗药物中毒、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感染等。该方法可将大多数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及时清除,可减少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减轻溶血,纠正贫血,防止核黄疸,避免心理衰竭,其优势在于实用、安全、操作简单。对于新生儿黄疸,采用换血联合双面蓝光间断照射,则要求充分做好换血前准备,且换血期间对患儿血气分析、血常规、黄疸指数、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异常,从而保障患儿的疗效。本文的研究中,在治疗有效率上,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动静脉蓝光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蓝光特别推荐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