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睡实验在西北地区儿童发作性睡病中的临床预警意义

2020-06-18刘春艳马巧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小睡定标过度

刘 峥,刘春艳,马巧梅

(西安市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的常见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为0.0002%~0.16%[1],临床特征为日间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 2],可引起社会心理问题、上课中难以克制的睡眠发作,儿童学习成绩下降、猝倒可给儿童造成身体损伤。给儿童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探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儿童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4月~2018年12月的30例睡眠障碍患者,均参照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ICSD)[5]而筛选。收集的30例NC患者进行采用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监测。经头颅影像、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多导睡眠监测,排除脑部占位病变、癫痫、药物引起的白天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睡眠障碍疾病。

未确诊发作性睡病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14岁,病程3个月至5年,有阳性家族史5例(16.6%)。30例均以白天过度嗜睡(EDS)为首发症状,持续时间一般10~15分钟,易唤醒;白天嗜睡发作17例,睡眠麻痹13例、猝倒发作10例、睡眠幻觉11例。另选取30例我院儿童保健科正常健康儿童,各组年龄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全部受检60例患儿均须填写用于评价白天过度困倦、瞌睡状态,常出现情况的白天嗜睡程度问卷表,前一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次日8:00进行小睡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睡眠监测室为无干扰的睡眠室,室温18~25℃,湿度50% ~60%。二组均采用进口光电32通道EEG-2100脑电图机(只用12通道)PSG、MSLT。测试指标包括:8导EEG、2导EOG、EMG和EGK等。第1-8导为脑电图(EEG),左右额区(F3、F4)、左右中央(C3、C4)、左右枕(O1、O2)左右中颞(T3、T4)与左右乳突电极为参考导联(F3、F4、C3、C4、O1、O2、T3、T4按10~20系统法选点);第9、10导为眼动图(EOGL,EOGR)于左(或右)眼外眦,左下(右上)向外各1 cm处,分别与左、右乳突为参考导联;第11导为心电监测(ECG)右侧电极位于锁骨下2厘米,左侧电极位于心前区;第12或13导为肌电图(EMG),颌中线旁开各1.5 cm处相导联;各相应部位用95%酒精脱脂,用3M胶布固定电极。

1.2.1 准备工作

受检患儿监测前1周禁用兴奋性药物;先进行全夜8小时PSG监测。次日早晨监测结束后,填写评估检查前的困倦程度的-斯坦福睡眠量表,然后进行MSLT监测:7:30安置电极并检测各电极的阻抗大小,进行脑电生物定标,生物定标有一系列固定的做法[6]嘱患者平卧、放松;睁眼、保持10s;闭眼10 s;睁眼左看、右看2次,然后直视向上、向下看,眨眼3次,用力咬牙3次。生物定标结束后,告诉患儿开始睡觉,记录关灯时间.8:00卧床睡眠描记20分钟,8:20唤醒患儿起床活动,询问有无入睡,有无做梦,随后期间可以饮食,阅读等。循环进行5次,时间点分别为8:00、10:00、12:00、14:00和16:00每次描记20分钟,如果患儿在检测中全程未入睡,睡眠潜伏期为20分钟,如果在第10分钟开始入睡,要延长监测时间,直到睡眠监测到第20分钟,以观测REM出现的时间,。

1.2.2 各睡眠参数

睡眠潜伏期(SL):上床或熄灯至S1出现的时间;睡眠次数(n);REM潜伏期[7]:入睡后至REM 出现的时间;REM持续时间(min),REM出现次数(n);所得数据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发作性睡病典型表现睡眠潜伏期小于10分钟,REM睡眠潜伏期小于20 min。我院收入的30例疑似发作性睡病患者,多次小睡时间MSLT中平均睡眠潜伏期小于5 min,本组病例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为(4.20±0.45)min,所有病例REM睡眠出现次数为(2.89±0.90),20例出现2次(包括2次)以上REM始发的睡眠,具有发作性睡病MSLT典型特征改变。在临床上医生如果接诊白天过度嗜睡的患儿,应高度警惕发作性睡病的可能,尤其对于不典型的患儿要进行PSG和MSLT监测,以避免漏诊,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的常见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经典的四联症:日间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发作性睡病,临床典型的发作性睡病四联症(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瘫症及睡眠幻觉)并不常见,很多患儿因在学校上课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过度嗜睡被家长带来就诊,持续数秒或更长,临床上与嗜睡症(IH)难以鉴别.

2 结 果

发作性睡病组入睡次数≥3次28例(93.0%),SL≤5分钟29例(96.6%),入睡开始阶段出现REM 睡眠≥2次20例(46.7%)

表1 二组MSLT相关睡眠参数比较(±s)

表1 二组MSLT相关睡眠参数比较(±s)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睡眠参数 NC组 对照组(n=30) (n=30)SL( min) 4.20±0.45* * 17.85±2.17 REM潜伏期( min) 1.65±0.55* * 32.90±0.52 REM持续时间( min) 5.49±1.59* 1.41±0.90睡眠次数( n) 3.04±0.67* 0.51±0.54 REM出现次数( n) 2.89±0.90* * 0

3 讨 论

运用MSLT为诊断标准,根据患儿平均睡眠潜伏期,进行白天嗜睡程度评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及重复性,患儿无创伤,无痛苦。本文结果显示, NC 患者有明显的SL缩短和 REM 提前出现的生物学特征, 按照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ICSD)NC的MSLT诊断标准, 疑似发作性睡病组30例患者可确诊为NC(SL<5分钟和REM睡眠≥2次)。

综上所述,MSLT显示SL≤5分钟,REM出现≥2次,入睡次数≥3次,并结合临床表现基本可确诊NC,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小睡实验是以脑电图为主要手段检测儿童睡眠质量,在儿童睡眠性障碍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SLT),可以对儿童发作性睡病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小睡定标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小睡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基于子空间正交的阵列干涉SAR系统相位中心位置定标方法
小睡熊迷路了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