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0-06-18向朝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中度阻塞性

向朝梅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多为老年人,发作时由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常使患者呼吸功能受损,同时也会使各种颗粒、有害气体等进入气道,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气喘、胸闷、咳嗽等。本文主要选取研究对象100例,对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人50例划分到对照组,同时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患者50例划分到研究组,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12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肺功能检查,首先使被检测者保持坐位,同时保持静息状态,夹住患者鼻子,使其通过口腔来呼吸,检测过程中不能漏气。被检测者均匀平静呼吸,在潮气末深吸气至TLC位,再爆发呼吸并持续呼吸至RV位,最后从RV位快速深吸气至TLC位;至少3次可接受测试。取三次可接受测试的最佳值。借助肺功能检测设备,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最后进行保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进行对比。FEV1/FVC共分为三个等级,70%以上为“正常”;60~70%之间为“轻度”;40~60%之间为“中度”;小于40%为“重度”。FEV1共分为五个等级,70%以上为“轻度”;60~70%为“中度”;50~60%“中重度”;35~50%为“重度”;35%以下为“极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21.0进行参数处理,在经“t”和“x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FEV1/FVC、FEV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FEV1/FVC、FEV1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FEV1/FVC、FEV1对比(±s)

指标 对照组(n=50) 研究组(n=50)轻度(%) 中度(%) 中重度(%) 重度(%) 极重度(%)FEV1 90.15±7.55 78.5±5.5 51.2±6.5 42.5±8.5 34.5±6.0 26.5±7.5 FEV1/FVC 92.50±6.20 52.6±6.5 48.6±7.8 - 33.6±2.6 -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就是因为患者长时间受到慢性肺脏疾病、气管炎等的困扰,使患者呼吸功能受损,加之各种颗粒和有害气体的吸入,使气管出现严重的炎性改变,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导致其死亡。

肺功能检测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单位时间内,借助肺量计,对患者呼吸过程中进出气体容积进行测定,判断患者气道是否畅通、肺容量是否改变、呼吸功能是否完善等,从而精准客观的判断患者的气流受限情况,包括同期障碍类型、严重程度等,肺功能检查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便捷等优势特征[1]。

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对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对照组为健康人,研究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者,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轻度、中度和重度FEV1/FVC、FEV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大幅度提升诊断精准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3]。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中度阻塞性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小米手表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中国医保支付改革的探索与反思:以按疾病诊断组(DRGs)支付为案例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