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在提高肿瘤专业护士临床带教能力中的应用

2020-06-18霞,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系统化合格率护士

于 霞,王 丽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肿瘤一科,山东 淄博 255200)

肿瘤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护理专业是专门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为保证培育出来的护理人员与临床要求相符合,除了课堂教育外,临床带教也必不可少,而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护理实习生及轮转护士整体的学习效果,肿瘤专科必须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带教方法[1]。有报道,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带教培训存在培训工作过于表面化,由于临床工作量大,临床带教往往采用传统的“一带一”模式,缺乏专科系统化培训[2],对护士的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系统化的培训体系[3],因此培养出来的护士的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基于以上原因,我科将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带教培训中,提高了护士临床带教能力、培训效果及培训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人员为该院肿瘤科N1级及以上护理人员40名,年龄在29岁~52岁间,全为女性,本科34人,专科6人;主管护师17人,护师20人,护士3人,均为N1级以上护士。排除标准:因休假,调科等原因未参加培训≥3个月。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类试验设计方法,对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采用王贞慧[4]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及曾纯[5]等编制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对肿瘤科40名护士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落实培训,自评、他评临床带教能力,考核理论、操作及综合能力,统计考核成绩合格率。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过程

(1)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护士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合格率。(2)成立培训组织架构。成立临床带教小组,明确带教小组成员职责。(带教小组人员由经验丰富的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护士组成)(3)评估需求及现状。发放调查量表对带教老师带教能力进行自评与他评,了解带教现状及需求。(4)确定培训内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确立肿瘤专业护士带教老师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具体结合临床实际、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制定肿瘤专业护士带教老师培训手册。(5)培训同质化管理。培训课件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统一模板、及时更新;操作培训统一标准,对培训对象进行同质化培训。(6)培训阶段。①培训形式: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长期倒班,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常规培训不能保证参与人数,更是会占用护理人员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学习效果及质量不理想[6]。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减轻护士因培训次数多而造成不良情绪,培训形式新增有声ppt、qq群培训、晨会培训、视频讨论会、录像视频评论等;②你教我感受,体验带教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开展“你教我感受”活动,亲自体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需求。(7)培训中、后即时效果反馈及激励。①授课评价,制定授课评价表,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仪容仪表、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带教老师能力,与绩效挂钩,以促进带教老师积极性。②现场带教考核:由临床带教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等级为优秀、一般、差三个等级,考核与绩效挂钩,以评促进。③日常工作跟班督导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改进。④理论与操作综合知识考核,了解培训效果。⑤转科护士或实习同学对带教老师实施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

3 效果评价

3.1 护士临床带教能力自评

①评价工具:采用王贞慧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能力调查问卷》自评,4个维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素质、教学内容)和30个条目组成,判断标准为likert5统计分法。具体分别从临床操作、理论、评判性思维、调动护士积极性、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②评价方法:对肿瘤科护士培训模式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2 护士临床带教能力他评

①评价工具:应用曾纯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发放实习同学及转科护士共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此量表由3个维度,为带教知识、带教技能和带教态度,分别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技能操作、教学方法、沟通合作能力、专业思想、带教态度、服务态度、性格特征10个条目进行评价。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16,其内部一致性、结构效度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②评价方法:对肿瘤科护士培训模式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3 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培训合格率。

①评价标准:每季度理论、操作、综合能力每人每次考核成绩均大于85分为合格;②评价方法:比较2017年1-3季度理论与2018年1-3季度考核合格率。

4 结 果

4.1 培训前后临床带教能力自评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临床带教能力自评比较

4.2 培训前后临床带教能力他评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士临床带教能力他评比较(±s)

表2 培训前后护士临床带教能力他评比较(±s)

培训阶段 人数(n) 总分(images/BZ_25_1433_1537_1459_1582.png±s)培训前 40 107.70±10.44培训后 40 151.90±8.12 P 0.000

4.3 培训前后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合格率比较(%)

5 讨 论

运用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能够提高护士临床带教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化培训模式运用,培训前后护士临床带教能力自评分值由培训前108.07±17.83分提高到培训后144.53±8.28分,临床带教能力他评分值由培训前的107.70±10.44分提高到培训后的151.90±8.12 分。考核合格率由90.17%提高至98.45%,差距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据报道,传统培训模式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整个教学培训过程缺乏新意。临床护理操作过程及步骤相对比较繁杂,并且重点模糊,另外,传统经验教学模式临床带教老师护理专科水平高低不一,不利于护士专业护理质量的提高[7]。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评估护士带教能力的现状与需求,确立培训框架,把临床护理标准进行统一,给予同质化管理,使培训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得到显著增强;培训中采取措施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后给予及时,贴近临床,便于操作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增强了护士带教积极性,提高带教老师指导护士进行临床相关的科研能力,发表论文2篇;全面掌握本科室疾病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整体提高护士临床带教能力。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培训模式,能提高肿瘤专业护士临床带教能力。

猜你喜欢

系统化合格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最美护士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