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06-1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心内科病患资料

李 洁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在医院心内科病房所收的老年患者中,大多是心脑血管有严重问题的,有些是中风或是瘫痪的,甚至不能自理,需要重症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细心的对其进行护理。若护理人员护理干预措施不到位,也不能及时满足其的基本需要,会导致患者在医院受到更大的心理伤害。还有些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是特别的清醒,对其吃药等事情要进行监督,护理人员由于感觉病患比较难缠不愿意对其进行监督,将不利于病人的恢复。课题研究组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资料,进行临床比较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心内科于2018年03月~2019年04月间收治入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96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中男性2 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60~79岁,平均(65.4±3.5)岁,平均病程(1.7±0.5)年。在比对组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61~80岁,平均(66.5±4.2)岁,平均病程(1.9±0.6)年。基本资料差异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使用分析干预护理模式,比对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这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的老年心内科疾病患者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对采用干预护理发的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并且详细记录分析,对记录资料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将比对组患者的信息和临床护理反应也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同实验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护理人员对病患家属进行病患具体状况的解释,使病患家属能够更好的开导病患,使病患的配合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使一些没有很强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得到启发,从而改善自身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责任心。有新兴技术或是高科技的设备利用到治疗上来的时候,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而准确的对设备进行操作。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不同护理干预后护理疗效(显效、好转、无效)的情况差异。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老年人心内科疾病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疗效比较,实验组48例患者采取干预护理这一护理方案,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明显改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

表1 心内科老年患者不同护理干预下效果对比表[n(%)]

3 讨 论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巨大飞跃,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老年人中心内科老年人发病概率逐渐增加,心内科疾病的病死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也在不断的升高。在相关的调查中就有数据表明人在超过40岁以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就会显著增加,从整体来看,老年人的免疫力较差,病情较为复杂,随着入院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的生存意识下降,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和心理障碍。

在本次的老年人心内科疾病护理观察研究过程中,采取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案,对96例60岁~80岁心内科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比对组70.8%,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采取积极的干预护理方案,首先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就积极的预防心内科疾病的复发;其次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方案,并且能够戒烟戒酒;再次,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因为老年人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情绪激动,这就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内科疾病。

综上所述,采取积极的干预护理比采取常规护理更有利于老年人心内科疾病护理,值得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此外,采取干预护理的方案在短期内较难看出成效,需要医护人员长期坚持下去,老年人心内科疾病护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患资料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