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胸外重症患者中的效果

2020-06-18范显威孙思奇申绍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循证重症切口

张 焕,范显威,孙思奇,齐 利,申绍辉,杨 睿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临床上多发胸外重症,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应加强患者护理干预[1],对此,临床上进行了探讨。本文收集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了54例胸外重症患者中展开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择54例胸外重症患者,时间控制在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均知情同意,分组时,遵循随机法,将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是14例及13例,年龄分布是44岁至68岁,中位年龄是55.5岁,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肺部恶性肿瘤切除、食管癌术后、纵隔肿瘤切除分别是14例、5例、7例、1例;将2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男女比例分别是15例及12例,年龄分布是45岁至67岁,中位年龄是55.0岁,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肺部恶性肿瘤切除、食管癌术后、纵隔肿瘤切除分别是13例、6例、6例、2例。比较2组患者资料,可对比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纳入54例患者并展开常规护理: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护士应告知患者保持半卧,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干预患者饮食,确保患者饮食合理。护士应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吸痰处理及气管插管处理。护士应定期为患者切口换药及消毒,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实验组纳入27例患者并展开循证护理模式:(1)对循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将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的原因找出,包括手术创伤、气管切开术等,可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痰液不容易排出等,将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避免患者咳痰及咳嗽时发生伤口疼痛,告知患者如何预防术后感染。(2)将循证支持找出。根据循证问题,开展文献搜索,总结针对性护理办法。(3)制定循证护理措施。(1)体位干预。护士应协助患者采取未清醒平卧,待患者病情稳定,将床头抬高30°,可下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及返流等情况几率。(2)气道湿化。护士可利用气道湿化处理来增加患者呼吸道内纤毛运动能力,对患者痰液进行稀释,促使患者咳出痰液,使用0.45%氯化钠作为湿化液。(3)切口干预。护士应严格消毒患者切口周围,在切口处放置无菌棉纱布,观察切口是否异常,为患者开展脓液细菌培养,为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4)排痰干预。护士应协助患者适时翻身,采取半卧位,为患者拍背,促使患者顺利排痰,若患者不容易排出痰液,为患者实施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避免损伤患者切口及呼吸道黏膜。(5)感染预防。护士应坚持无菌操作,及时为切口换药,使用无菌痰吸引器做好吸痰处理,对病房消毒,将患者家属探视次数减少,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1.3 效果分析[2]

护理满意度:利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计算

根据SPSS 20.0软件中相关计算方式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感染、呼吸衰竭)均更加理想,对比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胸外重症患者中展开循证护理模式,可行性较高,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分析得出,利用循证护理模式,可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纰漏有效解决,通过总结文献经验,促使患者护理流程更加完善、科学,可促使患者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针对性干预患者,包括切口护理、并发症预防、体位干预等。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感染、呼吸衰竭)均更加理想。

综上,胸外重症患者中展开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荐,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

猜你喜欢

循证重症切口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