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2020-06-18黄贤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阿奇皮疹乙组

黄贤辉

(淄博市博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 255200)

阿奇霉素属于儿科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其相对于其他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效率显著的特点,主要应用于儿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不过对多年的临床治疗总结显示,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后经常会出现发热、过敏性休克以及过敏性皮疹等现象,从而对患儿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科收治的360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分析采用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360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为195例,女性为165例,患儿年龄下限为2岁,年龄上限为11岁,平均年龄为(5.37±0.46)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为210例,下消化道感染为150例,随机将其分为甲组(n=180)和乙组(n=180)。纳入标准:所选患儿症诊断后均符合阿奇霉素使用指征患儿,患儿年龄均在12岁以下,排除其中阿奇霉素禁忌症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存在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患儿。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甲组患儿采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片治疗,口服剂量:首日500 mg,从而第二日开始每天口服250 mg,每天口服以此,对患者持续治疗5 d后停止服药。给予乙组患儿采用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注射剂量:根据10 ml/kg阿奇霉素与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500 mL进行混合,每天注射1次,持续对患儿治疗两天。并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需要马上停药进行处理。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所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显示,x2进行检验,计量结果以(±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对所选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调查显示,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4%,而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理为对病原体核糖体的50 s亚基蛋白合成进行抑制,从而起到抑制细菌和病毒复制的效果。在儿科临床上阿奇霉素主要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并且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临床治疗中,例如鼻窦炎、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经过调查显示,给药期间患儿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患儿临床症状为恶性、呕吐及面色潮红等,若患儿出现以上症状应马上停药,在症状消失后对药物进行适当调整;发热也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在患儿停药后体温将会逐渐恢复正常,不过在对患儿继续用药后体温还会出现上升现象,对此应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处理;过敏性皮疹,患儿主要症状为上肢出现分不行皮疹,并且患儿还会对皮疹进行抓挠等,一旦发现皮疹应及时停药,并对患儿采取脱敏治疗,正常情况下患儿皮疹会在3d左右后晚期消失,对于一些色素较深的则会留有瘢痕;肝功能性异常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转氨酶升高,此不良症状与患儿所用药物途径无关,主要与药物自身存在毒副作用有密切关联,同时与患儿抵抗力和不合理用药等有关,例如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时速度过快、时间过长以及剂量相对较多等都存在一定关系,对此医护人员应合理应用阿奇霉素,不断规范使用流程,降低患儿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经过对所选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调查显示,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4%,而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在儿科中应用途径不同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因素、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等,采用科学的给药方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表1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n)

猜你喜欢

阿奇皮疹乙组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阿奇,出发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