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价值

2020-06-18何芙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鸣音拇指组间

何芙蓉

(铜仁市碧江区中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腹泻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指的是患者的排便次数有明显增加,粪质变稀变薄的同时水分有所增加,腹泻患者常常有排便急迫、失禁以及肛门不适等表现。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大多数是由饮食不当所引起,小儿在食物成分不恰当、进食过量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很容易会产生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该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本次研究主要以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中心,就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07月~2019年07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其中参照组有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1.75±0.63)岁;研究组有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1.78±0.59)岁。对两组患儿的线性资料进行对比,其组间差异性表现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未呈现出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止泻药物治疗、静脉补液治疗工作等。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给予中医推拿按摩治疗,主要内容有:①推腹:将双掌摊开,四指与拇指呈垂直状态向下展开推腹,次数为50~100次。②推背: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将拇指指腹与患儿脊椎相贴从上往下展开推拿,控制好力度循环往复至患儿皮肤发热停止。③推腹阴阳:取神阙穴与天枢穴两侧推拿患儿腹部,取腹部中间向两侧推拿。④揉按足三里与板门:以双手拇指对足三里穴进行轻揉,以拇指指腹对不板门穴以顺时针方向进行轻揉。⑤推按上七节骨: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将双掌放置于患儿的两边尾椎处,从上到下推拿到命门,循环往复至患儿皮肤发热停止。⑥每天为患儿进行早、晚2次治疗,连续治疗时间为3天。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的判断标准为患儿未解水样便,饮食和肠鸣音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且大便次数每天低于3次;显效的判断标准为患儿饮食有所好转,肠鸣音状态活跃,精神状态良好且大便次数为每天4~5次;有效的判断标准为患儿可少量进食,肠鸣音状态亢进,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大便次数为每天超过5次;无效的判断标准为以上症状和表现均未呈现出好转趋势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统计采取SPSS 18.0软件,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当组间差异性表现为(P<0.05)时即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中医将腹泻称之为泄泻,主要指的是大便次数变多,粪便呈稀薄状,泄出为水样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与湿盛,致使机体内部水谷混杂、清浊不分,最后直走大肠。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在临床中常以西药治疗为主,受小儿依从性差、用药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给予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中医推拿按摩,通过推腹、推背、推腹阴阳、揉按足三里与板门以及推按上七节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治疗工作,更具可行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治疗工作中应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鸣音拇指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降落伞(翻绳)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拇指姑娘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