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使用甲状腺患侧全切除术、甲状腺双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

2020-06-18李彦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患侧病灶切口

李彦文

(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吉林 松原 131100)

甲状腺微小癌作为特殊的甲状腺癌亚型之一,具有较低的侵袭率,尽管患者可能终身无症状,但是少数患者出现肿瘤细胞扩散与转移的可能性较大,由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关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主张及早开展手术切除,以此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显著提高,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1]。现选取7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为(46.2±5.1)岁;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为(46.5±5.3)岁。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在胸骨上方行一弧形横向切口(长度5 cm),在颈白线上行一长度适当的纵向切口;将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一直到甲状腺被膜逐层切开,以此将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体充分暴露出来。

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患侧全切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将甲状腺切除,在双侧甲状腺保留甲状腺组织各4g,留意保护甲状旁腺;对创面血管进行缝扎。

对照组则采用甲状腺双叶切除术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将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全部切除体积较大的一侧甲状腺叶全部,另一侧较小的保留甲状腺组织6-7g,对甲状腺静脉、动脉进行结扎[2]。

最后两组患者均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处理,引流时可使用胶片,最后完成切口的缝合。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显效:甲状腺功能各指标、降钙素、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正常,经彩超显示不残留病灶,肿瘤未出现分化;有效:上述各功能指标有所升高,无病灶残留和肿瘤转移分化的情况;无效:上述指标均未实现。认真记录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取(%)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验证用x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并发症

观察组手足麻木和喉返神经损伤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出现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手足麻木、2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0.00%(7/35),具有统计差异(P< 0 .05)。

3 讨 论

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具有较小的癌性肿瘤体积,且体积大小不会直接影响预后,但是作为一种癌症病灶其发展较为成熟,少数患者出现扩散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由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该病出现后,会长时间处于隐匿状态,临床症状不明确,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诊断时极易诱发误诊与漏诊。甲状腺双叶切除术很难将原发病灶切除,极易出现残留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复发率,首次治疗效果与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直接相关。而甲状腺患侧全切除术可将原发病灶充分清除,有助于临床复发率的降低,防止因二次手术所造成的伤害,且有助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显著提高,术后为治疗病灶与转移病灶能够创造良好的条件,且有利于术后复发,及时发现肿瘤转移,避免分化型病灶向未分化病灶转变[3]。

经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总体效果理想(P< 0 .05)。

综上所述,采用甲状腺患侧全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患侧病灶切口
更 正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