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

2020-06-1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例数心肌梗死心功能

曹 晖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其具有高发性、复杂性和多并发症等特点,所以至患者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来对该疾病实施治疗,通过心室的重新构建来恢复前向血流,从而有助于心脏健康,有相关病例数据显示,不同时间段实施手术治疗对治疗的效果有所影响[1]。因此,本文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病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57~75岁,平均年龄(66±1.55)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55~76无,平均胎龄(65.5±1.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12 h内给予介入治疗,实验组组6h内给予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过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支架置入或经球囊预扩张之后进行支架置入。术前6 h,患者需禁食,术前1 d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20 mg。护理人员让患者取平躺位,同时放松其全身,平缓其呼吸,良好的清理皮肤组织再给予导电液以确保接触良好。选择段位基线为PR段,于J点80 ms后执行ST段位变化检测[2]。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情况,其中包括: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和ST段回落情况。其中ST段回落超过50%则认为ST段回落,否则则认为未回落[3]。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变。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IMI1-2级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13级和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比较[n(%)]

2.2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有效率比较

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有效率为93.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有效率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高危型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稍有治疗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病情恶化,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对于该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良好[4]。本文显示,实验组患者TIMI1-2级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13级和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为93.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8%。由此可见,越短时间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介入治疗,越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治疗过程中,越短时间内给予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就越好,从而良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例数心肌梗死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