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

2020-06-15许秀静

齐鲁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鄄城县滩区易地

许秀静

从黄河滩到小楼房

《齐鲁周刊》记者曾多次探访菏泽滩区老村:村台高筑、砖土结合,是村里房屋的基本面貌,屋内陈设简陋,屋外土路高低不平,有的老房子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只用玉米秆随便扎起一道挡风的篱笆。

鄄城县北部沿黄乡镇左营乡,脱贫人口基数多、难度大、全县占比最高。再访鄄城,此次的目的地为左营乡的左南安置区——鄄城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3个安置区之一。2018年9月,鄄城县丁杨寺、官寺2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的1955户村民搬迁来此,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村民吴修德告诉记者。吴修德一家五口住在左南安置区一套119平方米的新房里。房子收拾的干净利落,门口贴着一张“精准扶贫明示栏”,显示着2019年度,吴修德一家的收入及各项补助:土地流转收入2700元,项目分红305元,教育资助6000元,粮补762.5元,务工收入3万元。

吴修德有三个孩子,11岁的小儿子和14岁的二女儿都在社区学校入了学,可以享受一定的教育补助,大女儿读卫校,每年有30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

他最高兴的是孩子们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左南安置区24班制小学、9班制幼儿园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有封闭式“风雨操场”、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连阅览室、舞蹈室、音樂室、美术室、书法室等专用活动室也配置齐全,师资也是各大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吴修德说“比以前强多了”。

鄄城县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

左营乡郭集小学老教师吕建军清楚地记得旧村的教学条件:“我教了38年书,一直在黄河滩区,因为洪水,经历了四五次校舍重建。冬天窗子关不上,学生的手上冻得都是疮,脸上也有,好长时间过不来,看着很心疼。”现在,滩区的孩子们搬进了明亮温暖的教学楼,拥有了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

记者在左南安置区参观,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绿化带内栽种着绿植,楼房为4+1模式,每户带一间一楼储藏室。

“原来的村子地面高低不一,主要因为盖房子前先要‘垫台,只有把地面垫高,才能尽量避免被洪水侵袭。”社区干部介绍:由于各家情况不同,也就导致了村子路面高低不平,十分混乱。因为经常面临水患威胁,滩区人大多不会把房子建得很好,这也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自从搬迁后,不仅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在二层楼的社区服务中心里,容纳了办公室、活动室、党建室、阅览室、警务室、卫生室、物业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乡村记忆馆等功能,此外,社区里还建有超市、农村幸福互助院。

左营乡有关人士介绍: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乡里成立了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临时党支部,从一开始的宣传发动,到成立搬迁指挥部,到入户调查及确定搬迁人口,再到收缴房款、签订协议和组织群众选房,以及组织群众搬迁入住和旧村拆迁工作,支部始终以“认真落实政策、走访了解群众心声、细心解决群众疑惑、实地督导搬迁工作开展”为要求,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的每一个环节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从地理位置来看,左南安置区位于乡驻地西南200米处,选址是经过丁扬寺村、官寺村群众代表大会选定,在乡驻地10分钟生活圈范围内,距离旧村2000米左右,既方便生活又方便生产。规划户型也是根据群众意愿,分25、50、75、100、119平方米5个户型。

整个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鄄城县左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沈欣和指挥部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每天早六点、晚六点召开碰头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与调度,及时解决搬迁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在左南安置区小学建设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安置区小学建设质量安全,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沈欣亲自担任工程建设钢筋工队长。前后5个多月、150余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坚守在工地,深入安置区小学建设现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化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2018年9月,左营乡黄河滩区的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2779户8639人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安置区小学顺利启用,滩区百姓告别了饱受洪水威胁的黄河滩,开启了安居幸福的新生活。

扶贫车间托起致富梦

“搬得出、稳得住、还得逐步能致富”,这是鄄城县委县政府、左营乡党委政府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记者在左南安置区看到,扶贫就业车间的投入使用,走出了一条脱贫就业、致富增收之路。

在社区服务中心,记者随意与一位物业公司的老人聊天,得知:他曾经也是贫困户,现在虽然“摘了帽”,但扶贫的政策依然享受。除了国家的贫困补助、土地流转收入以外,如今他在社区物业上班,每月还可以领600元的工资,“说实话早就脱贫啦”,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很满意。

“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一个样,有楼住、有班上。”正在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岳春莲说:“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4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鄄城县根据本县实际和滩区特点,以人发、休闲用品等优势产业为支撑,在居民搬迁点建设扶贫车间。车间承包给经营性公司使用,能实现房租、税收收入,还能切实解决村民“就近务工”的需求。

5月25日,记者走进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只见可容纳几百人的车间里,许多村民正在忙碌,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还有不少孩童在大人身边穿梭玩耍。

“疫情影响,孩子们不能上学,只能带来车间照看了”几位正在干活的老人告诉记者。记者随机问了几位村民的收入,“工资是采取计件制,做这样一绺假发2毛钱,一把需要10绺,也就是2块钱,一天下来收入50元左右吧”。车间承包者——做出口贸易的“老板” 王爱华告诉记者:手工制作的假发主要是出口南非等地,这个工作的好处是需要的劳动力多、且务工时间灵活,正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收。

左营乡有关人士介绍:2019年2月左南安置区扶贫就业车间投入使用,车间最多用工100多人,平時人员60-80人,贫困人口占到1/3以上,车间采取计件工资,同时一部分人也可以取料回家加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扶贫就业车间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成立了公司,为左营乡提供了部分税收,解决了社区管委会的部分管理开支费用,实现了扶贫就业车间承包者盈利、群众就业增收、社区管理经费收入增加三方共赢。

为满足滩区群众多元化就业创业服务需求,左营乡还积极创新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推动充分就业、积极创业、智慧就业、标准服务工作在社区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 “四型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解决了服务最后一站的问题,社区群众就业务工率达94%以上,并不定期举办创业政策宣传咨询会等各项活动,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搬迁群众提供创业项目和创业场地。

鄄城县左营乡的发展思路是: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脱贫、促振兴为主线,以“工业强乡、商业兴乡、农业稳乡、环境立乡、文化活乡”为实施战略。近年来,左营乡工业经济连年健康运行,税收大幅度提高;投资3.6亿元的长青生物质发电项目、占地3.3万亩的山东上上滩田园综合体等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左营乡晋级为“中国淘宝镇”。

有了梧桐树,不愁凤凰来。滩区群众搬迁后,住上了新房,口袋里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年轻小伙娶媳妇的也多了。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这一搬迁,房子问题也解决了。别说年轻人好找对象了,就连以前村里的一些老‘光棍也重新组建了家庭,年后,社区里光喜事就办了好几起。”

左营乡村民吴修德在安置区的家里。

猜你喜欢

鄄城县滩区易地
探索与实践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鄄城县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1927—1937年山东省鄄城县新式学堂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关于鄄城县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