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抽血患者的影响

2020-06-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门诊我院静脉

王 燕

(九七一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山东 青岛 266071)

健康体检是使人群提高健康认知的重要手段,体检流程中抽血是常规检验步骤,在门诊静脉抽血过程中常会出现患者晕针等现象,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1]。近年来,对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已经是非常必需的步骤。本文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门诊体检的42例门诊静脉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体检的42例门诊静脉抽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的体检抽血人员;(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3)完整认知功能。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低下患者;(2)不配合研究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3 微笑服务

护理人员应该态度温和,语气轻柔,时刻面带微笑,从而使患者减少焦虑紧张的情绪。使抽血者对护理人员增强信任感,缓解在陌生环境的恐惧及不安情绪。对于过度紧张出汗过多的患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该类患者进行交流使其逐渐缓解不良情绪。

1.2.4 抽血过程护理

对于抽血过程中出现晕针情况的患者应该多加鼓励及关心,减少其紧张害怕的心理感受,也可以通过与之说话从而使患者转移关注中心忘记紧张感。

1.2.5 榜样护理

结束抽血过程的人员可以对其感觉及注意点、心得等对未抽血者进行分享,通过轻松交谈讨论环境未抽血人员的心理畏惧,使其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

1.2 方法

研究中数据用SPSS 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用t进行检验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常规抽血,根据门诊的常规程序对患者进行抽血,让患者坐在凳子上伸出手臂进行采血操作。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特征制定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康知识宣讲

在进行抽血之前,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告知受检者抽血如适量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告知患者相关抽血的注意事项,如空腹抽血不可食用食物等。

1.2.2 营造良好氛围

患者要温声细语的安慰患者,通过语言和眼神减轻患者心理恐惧。多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疏导。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n=21),非常满意17(80.95),满意3(14.29),不满意1(4.76),总满意20(95.24);对照组(n=21),非常满意11(52.38),满意5(23.81),不满意5(23.81),总满意45(76.19)。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晕针率比较

实验组3例晕针,晕针率14.29%,对照组11例晕针,晕针率52.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3 讨 论

体检人员静脉抽血时间在清晨空腹,且体检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容易使氧气不足导致出现晕针现象[2-3]。晕针现象与体检者的心理素质以及环境气氛等多因素相关,对抽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在临床治疗中,心理护理是一种心理学战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护理手段,目的是为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心理护理以人文关怀为本[4],关注到抽血者的心理需求,减轻患者心理畏惧感,从而减小晕针率[5]。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晕针率、疼痛分级等观察指标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门诊静脉抽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门诊我院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门诊支付之变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