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15朱佳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研究组

朱佳迎

(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

肿瘤晚期患者不仅遭受巨大的身体痛苦,还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和恐惧,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主观幸福度和生存质量,需对患者实施改善肿瘤疼痛反应和晚期生活质量的干预。对此,肿瘤晚期患者的安宁疗护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积极的期待情绪和认知倾向,产生持续的心理力量,激发个人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认知和信念,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对患者负性情绪、应激状态缓解,强化患者正性行为均有较好效果[1]。基于此,本院对肿瘤晚期患者应用了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治疗的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2例,时间2019.1-2020.3,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26-81岁、平均(59.3 7.8)岁。研究组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27-80岁、平均(59.8 7.2)岁。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基线资料两组检验: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晚期肿瘤并发症预防。研究组增加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首先成立安宁疗护小组,护理人员提升自身希望水平,自身产生对生命的正性取向[2]。患者进入安宁疗护病房后完善干预记录单和各项评估量表,针对性地制定安宁疗护计划,计划中应用希望理论指导:不刻意强求延长生命,转而追求幸福生活希望。具体为帮助患者设置和完成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完成一个目标后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激发快乐因子,提升其生活希望。然后定期组织病人、病人家属以及病友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增进家属患者关系,给予患者亲情的阳性强化干预,病友间加强交流,互相支持,保持人际交往,这能给患者带来希望,积极面对生活[3]。其次是进行生理关怀和护理,帮助患者控制疼痛,结合观察病情进行癌痛止痛,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肌肉训练、饮食安排和社会活动干预,提升躯体幸福感。最后是进行心理关怀和护理,一方面要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及家属的不合理认知,协助患者认识疾病尽快过渡到接受期,调节心态认识和回归物质世界,并且协助患者亲人朋友给予患者临终关怀以及社会支持[4]。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包括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生活质量采用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项,各40分且分值与质量正相关。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SDS(抑郁)量表进行评价,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比较

2.2 心理状况

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心理状况比较

3 讨 论

希望是一种人内在的渴望及内在能量,希望理论应用在病人的护理中可以为其提供正能量和生命原动力,增强患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有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主要以希望理论作为患者安宁疗护措施的指导,树立生理、心理的特定疗护目标:获得身心幸福体验。让患者对未来抱有希望并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帮助其意识到生命任何时候都是要带着希望生活每一天,而不是等待死亡。在生理方面,通过疼痛和活动训练及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疲乏状态减少应激反应,满足患者舒适生理需求。心理方面则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支持,尽力满足患者对爱与归属、尊重的心理需求。以希望理论为指导模型,建立舒适幸福的生理心理感受的核心目标,阻止了不想要的事件,维持或达到一个积极结果,患者的负性情绪就得到较好缓解,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综上可得: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有助于提升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研究组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安宁疗护护士人格特质与安宁疗护胜任力的相关性研究
广西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采蜜忙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赢来安宁献给党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