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狐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敏感药物筛选

2020-06-06王玉芝王光锋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琼脂头孢沙门氏菌

王玉芝 王光锋

(①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兽医局 261061 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发热、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1]。沙门氏菌包含2500多种血清型,绝大多数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不同的沙门氏菌病,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致病性也不同[2]。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3,4],所以该菌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有效减少感染、传播,从而减轻经济损失。2019年6月至8月,山东高密、胶州多家养狐场饲养的蓝狐发病,病狐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拉黄绿色水样粪便,怀孕母狐流产率达到10%。幼狐为急性经过,病程2~3d死亡,剖检发现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脾脏明显增大,呈暗褐色。本试验从送检病死蓝狐肝脾病料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鉴定为沙门氏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为狐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及试验动物 病料采自山东高密、胶州发病养狐场病死狐的肝脏、脾脏组织;60日龄健康蓝狐购自高密某养狐场。

1.1.2 主要试剂 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亚硫酸铋(BS)琼脂;微量生化发酵管、药敏试纸片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PCR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病死幼狐肝、脾病料,分别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BS琼脂上,37℃倒置培养18~ 24h,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细菌的纯化,并保存备用。

1.2.2 细菌形态学镜检 挑取BS培养基上纯化的单个菌落,涂布于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后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特征。

1.2.3 细菌生化鉴定 将初步鉴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接种于BS琼脂37℃培养18~24h,取菌落加入到0.9%生理盐水中制成均匀悬液液,测比浊度在0.5~0.65个麦氏单位之间。将制备好的菌悬液接种各种生化反应管,37℃孵育24~48h。根据生化反应管说明书记录结果。

1.2.4 16S rRNA基因检测 取分离菌株的新鲜菌液利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的基因组DNA。采用已发表的16S rRNA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 5’-GGYTACCTTGTTACGACTT-3’,对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预期扩增DNA片段大小为1504bp。PCR反应用30μl反应体系,2×PCR Mix 3.0 15μl,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 2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灭菌水9μl,离心混匀。反应参数: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6℃退火45s、72℃延伸60s,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反应结束后取6μl扩增产物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并将PCR产物送华大基因生物工程公司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以确定分离菌株的种类。

1.2.5 致病性试验 将纯化的细菌接种于营养肉汤,37℃恒温培养16h,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悬液稀释至细菌浓度为1×109cfu/ml备用。将15只60日龄健康幼狐随机分为4组,第1、2组为试验组,每只幼狐腹腔注射浓度分别为109cfu/ml的细菌悬液0.5ml;第3组作为对照组,每只幼狐腹腔注射0.5ml无菌生理盐水。每天观察、记录狐狸的发病死亡情况,死亡狐剖检并进行细菌的分离。

1.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按照CLSI推荐的K-B法对已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将37℃培养至15h的细菌培养物用生理盐水稀释,利用麦氏比浊仪调至0.5麦氏单位,将稀释好的菌液用无菌L棒均匀涂布,选取头孢西叮、米诺环素、环丙沙星等32种药敏纸片贴于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定标准参照所用药敏纸片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培养镜检结果

从不同养狐场病死蓝狐肝脏、脾脏病料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GMS1、JZS2,分离菌株在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均上形成中等大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在BS琼脂上形成中等大小、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或棕褐色菌落。镜检可见分离细菌为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2 细菌生化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靛基质,不水解尿素,H2S试验阳性,与报道的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一致[2,5]。

2.3 致病性试验结果

实验组蓝狐接种细菌后24h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下痢、个别呕吐,48h开始死亡,96h全部死亡。死亡蓝狐剖检病变主要为肝、脾肿大出血,出现粘膜黄疸。从病变组织分离到细菌,经鉴定为沙门氏菌。对照组蓝狐无明显症状。

2.4 PCR检测结果

以分离的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利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2株细菌均获得大小约1500bp的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附图)。测序结果在GenBank进行Blast比对,分离菌株与收录的沙门氏菌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进一步证实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

附图 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2.5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测定的30种常用药物中,分离的2株沙门氏菌(GMS1、JZS2)对头孢吡肟、头孢噻吩、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头孢噻肟7种药物敏感,占试验药物的23.3%;对头孢西叮、氨曲南、头孢唑啉等9种药物中介以上,占30.0%;对多粘菌素BG MS1敏感,JZS2耐药;对万古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占33.3%(附表)。

3 讨论

(1)沙门氏菌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不同养狐场发病的蓝狐肝脏、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镜检、生化试验鉴定为沙门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对健康幼狐均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从人工感染的蓝狐体内分离的细菌,经鉴定与临床分离致病菌株形态特征一致,证实分离菌株是该病的致病菌 株。以16S rRNA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技术,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的检测[6-8],本文采用通用引物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所得序列经过同源性比对,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2)在本研究检测的30种常用药物中,分离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吩、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头孢噻肟7种药物敏感,占试验药物的23.3%;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四环素、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左氟沙星、红霉素、麦迪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占33.3%,这说明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与其它关于沙门氏菌病耐药性的报道不太一致[9,10],可能与不同地区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浓度等有关。沙门氏菌能产生aac(3')Ⅱc、aac(3')-IV、aad A1、tet(A)、tet(C)、cat2、blaTEM-17等多种耐药基因,因而极易产生耐药性[9]。因此,临床上发生该菌感染时,最好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3)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尚未有效疫苗进行预防。近年来,毛皮动物因感染沙门氏菌而致病时有报道[2,9,11],沙门氏菌病已严重影响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更应引起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分离于发病蓝狐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为蓝狐沙门氏菌的鉴定及其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表 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猜你喜欢

琼脂头孢沙门氏菌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