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在德育课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2020-06-05王晓婷游翔田晓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德育课超星

文/王晓婷 游翔 田晓娜

一、德育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大中专院校的德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统德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转变;转变德育课教学中师生角色关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调整[1]。但在德育课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互动活动参与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尽管精心设计课程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注意力仍然无法集中;对课前和课中无法把控和监管学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仍处于结论性考核状态,难以保证科学性与客观性。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教学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德育课中十分必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有效连接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陪伴和监督,为德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其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是混合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德育教学单向度讲授型教学的重大转变。其次,混合教学模式既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也注重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自然联通线上与线下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再次,线上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关注缺失。教师在线上可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全程关注,运用点赞、树立学习榜样等多种方式,构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激励机制。最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较传统结论性考核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无差别、无遗漏的考核与评价。

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德育课中建构

(一)以准确的学情分析开启混合教学模式建构

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应建立在两个认识基础上,即混合教学模式必须同向而行、互为支撑,杜绝简单重复甚至相互矛盾;应对学情准确分析开启建构工作。德育教育对象为中高职学生,经过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初步形成是非观与善恶观[2]。中高职学生的网络视野开阔,手机软件操作能力强,对在线学习方式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其在线学习过程中,容易因冲动、迷茫等情绪诱导,出现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混合教学模式应针对学生特点,侧重正向引导,科学分析,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细致的教学准备保障课程运转

教学准备应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德育教育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在线下和线上实现细分。同时,应明确教学重点、预判教学难点,将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依托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任务点+直播”功能,深入细致地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流程一体化设计,构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拓展”的体系化教学活动。混合教学模式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教学模式体系架构

(三)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德育金课”

课程资源是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应系统整合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相互支撑的“德育金课”。其应具备结构设置合理、内容丰富、知识点全覆盖、重难点突出、兼具教育性和观赏性的特点。资源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库、体系化微课程、在线活动资源库、试题库等。尤其应注意体系化微课程的构建,微课素材是连通线上线下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凝练到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微课中,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成任务点,学生按照教学设计安排定时观看并在线上线下畅谈感想,使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以丰富的课堂互动提升课程实效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能止步于线上资源的堆积,应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进行整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具备丰富在线互动方式,可有效弥补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缺失问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师对全部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针对不同学习内容,学习通平台支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学习资源的多元互动:学生互动可通过分组任务和主题讨论实现;师生互动可通过抢答、投票、问卷、选人、评价和反馈实现;学生与学习资源多元互动通过学习任务完成自动生成学习报表实现[3]。

(五)以科学的考核方式评价学习效果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教学只重结论性考核的彻底转变。超星学习通平台兼具评价和提醒双重功能,通过访问次数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观察学习进度跟进学生任务点完成情况,使用随堂小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采取督学提醒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该平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程真实记录和准确评价;线上与线下并行的考试,实现了过程与结论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超星学习通平台支持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增强考核评价的客观性。

四、教学效果与改进措施

(一)教学效果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德育课中运用以来,德育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使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观,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实效性,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4]。学生通过混合教学模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学习;课堂秩序变得有序井然,变“为了学习严禁学生玩手机”为“引导学生用手机学习”;学生可获得良好的学习体会,课堂教学中融入在线互动手段,教师通过各种线上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扬;采用过程性和结论性相结合的考查方式,公开、透明、科学、合理,使学生对自己成绩取得的每一步了然于心。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德育课中运用完成了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推动超星学习通进入德育课堂,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教师线上教学技能有待提高。混合式教学需要在线教学能力的支撑,具体包括超星学习通APP与超星泛雅平台的熟练操作、微课程设计和录制水平、在线互动能力等;(2)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线上线下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成绩提升不明显;(3)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处理不够细致,二者协调配合的优势体现不明显。在教学中,部分章节出现知识点重复或遗漏的情况;(4)混合式教学运用于德育课教学尚属起步阶段,部分学生反映线上线下任务累加,增加课业负担,个别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点,产生挫败情绪。

2.改进措施

针对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德育课教师担任立德树人的重要角色,在教学改革中应率先垂范,提升教学能力,守好“责任田”。提升德育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集体备课、信息化教学“新带老”、微课设计与录制训练、超星学习通使用培训等手段,切实提升德育教师运用混合式教学的能力。(2)加强师生间线上线下交流。德育课堂师生交流不应停留在知识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才是德育教育内在目标。师生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客观准确把握学情,尤其对不能处理好线上线下学习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困难,通过教学任务的梯度,使全体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体验。(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关系,在德育教学知识点全覆盖的前提下,科学分配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教学加重学生负担,更要杜绝知识点错漏的情况出现。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4)注重学生反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立足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贴近学生德育需求、回应学生德育诉求、引导学生德育观念形成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德育课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德育课超星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