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人物 探疑点 品深情

2020-06-03陈碧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疑点人物意蕴

陈碧湛

【摘 要】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阅读教学,早已不满足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而是需要将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个性思维的参与下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探究性阅读,对作品有独属于自己的、更深层次的见解。本文就探究意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探究阅读;人物;疑点;情感;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60-02

探究性阅读其实就是将作品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在自身文化储备的基础上,主动欣赏、品读文学作品,将作品读出感觉、读出新意、读出情意。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作品的重点,尝试着从人物特点、情节中的疑点以及情感的表现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1]。

一、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表现领域,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总是创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阅读时会不知不觉随着人物立场、情感的变化而欣喜、揪心。人物是叙事性文学的灵魂,是阅读中能紧紧抓住读者眼球的部分。对人物的分析也成为阅读中重要的一项,因为独具特色的人物向来都不是脸谱化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俗语大多数学生都不陌生,它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有关,而之所以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能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有不同的理解,则有赖于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这个经典人物的塑造。这个角色最具特色之处,就是他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真实的纠结与复杂。在故事的设定中,哈姆雷特有着优越的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活得快乐,心中充满善良与美好,只是一夕之间家国巨变,父王惨死,叔父夺位,甚至母亲也改嫁,于是心灵遭受重击,选择踏上复仇的道路,只不过,人的本性并非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彻底改变,所以他的復仇之路走得并不坚定,这个人物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的身上体现的是善良与邪恶的交织缠绕,再加上他内心的犹疑与怯懦,所以呈现出来的哈姆雷特在不同读者眼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随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将哈姆雷特的形象填充得渐渐丰满,而丰满的人物又具有多个侧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因为人物形象本就是“圆形”的,只有品味出这一点,看到人物的各个侧面,阅读才能深入人心,与作品拉近距离。

二、疑点:花明月暗笼轻雾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读者眼中必然不能像一张干净的白纸,让读者能一眼看得明明白白,读起来也毫无期待,而是应当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有了“不明白”,才能在带着不解的阅读中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2]。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露的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哀,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如今姑且不谈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有多让人慨叹,就《孔雀东南飞》故事本身,也确实有很多可以深究之处。如刘兰芝为什么会选择自请下堂,她又是否知道自己回家后会面临的问题?刘兰芝回家后为什么面对母亲的再嫁劝告会拒绝,面对兄长却突然允了婚?再如为什么刘兰芝一定要选择在再婚之夜投水而亡?焦仲卿在刘兰芝再婚前找她说的那几句话又起了什么作用?……这些疑问是在阅读中不由自主由内心而发出的。这些看起来合理而又不合理的举动其实正反映着作者塑造的人物特点以及作者创作所要表达的思想目的。刘兰芝能向母亲表明自己的愿望,却只能向兄长妥协,那是因为他知道兄长对面子、金钱的在意,所以她知道面对有权有势的再婚对象她没有拒绝的权利。而焦仲卿的表现却说明他是一个向往爱情但却懦弱,有决心却又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他对刘兰芝再婚的决定没有安慰、没有努力却只是指责,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刘兰芝的毅然赴死。这首乐府诗所讲述的故事情节虽然不复杂,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进方面有不少疑点需要学生探寻,疑点探寻的过程也会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体会。

三、深情:从来只有情难尽

记得在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中,都喜欢出现一个男女主角在某种场合两两对望的场景,无须任何语言,那种情意就已经默默流动,其实这展现的也就是一种无言之情,这种感觉在《红楼梦》中也有经典的呈现[3]。

林黛玉与贾宝玉作为《红楼梦》故事的两位主角,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是作品阅读中需要注意的一条重要线索,《林黛玉进贾府》这篇需要学生详细了解的课文所展现的正是黛玉初到贾府的情节,这一片段正是男女主初遇之时,也是整个主线故事的开端,其中除了有以黛玉视角写的荣国府的人和事之外,还有宝玉与黛玉的第一次感情碰撞——“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连通了前世今生情缘的话语正是暗合了那种心有灵犀却又无法说清道明的情感,让两个人从此有了羁绊。《红楼梦》主线是人世的故事,曹雪芹先生却又为其加入了一个虚幻的背景,他通过宝黛的初见告诉我们宝玉与黛玉是有前世之缘的,黛玉虽然小小年纪却心思敏锐,所以只能在心里思索:“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却能坦率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是心有灵犀,在阅读中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抬头的瞬间两人四目相对时的感觉,其中的情意真是恍如隔世而无法诉说了,恰恰也是这无法诉说之处能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需要身为读者的学生在此用心品味那种用文字传递出的似淡时浓的情意。

五、结语

总之,越是发自内心的阅读,越是能让读者凭着自己的感觉抓住文字所表现的感情的微妙之处,而没有感情的阅读其实是不完整的阅读。所以说,阅读是需要共鸣的,当读者的思维与文字发生情感的碰撞时,那阅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探究意识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卓聪敏.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6(7).

[2]沈丹萍.新意 情意 深意——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Z1).

[3]龚兰秀.高中语文阅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运用刍谈[J].课外语文,2018(10).

猜你喜欢

疑点人物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现场的疑点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名师读意林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