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03吴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翻转课堂

【摘 要】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让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汇报自主预习的内容、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及激励评价几个环节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4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因片面强调主体性,课堂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到如今,“让学生课堂做题意味着学生动起来的”的思想又使课堂走向“满堂练”。其中的问题在于,教师始终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学校2015年组织教师到浙江长兴职高学习,该校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笔者受益匪浅。该校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主体,强调每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回来后,笔者也尝试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接下来就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翻转课堂在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预习。预习是展示的前提,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展示课能否成功。因此教师需精心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导学案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内容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如《统计基础知识》中平均数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可将学生感兴趣的歌咏比赛情况通过教学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计算某歌手的平均分,由计算平均分逐步引导学生得到一般公式。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

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可能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设置学习小组,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来解决问题。学习小组的设置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指各组之间学生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它是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组内异质”是指同一组内学生在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它是互助学习的基础。同时每组的组长选拔及组名的确定也非常重要,应选有强烈责任感和上进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组名要能激励小组成员,如笔者将班级學生分成6组,组名分别是求知队、竞速队、追梦队、乐学队、雏鹰队、超越队。

二、课上首先汇报自主预习的内容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其强调“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如在加权平均数教学中,请上节课表现最优组的组长担任本节课的学习班长,职责是课前检查各组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同时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的由来,向全班学生汇报,即把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如其他学生有疑问可以提出,学习班长解答,如果学习班长不能解答,教师再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班长带着全体学生将预习知识又巩固了一遍,同时教师也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很少讲话,甚至没有讲话,但教学效果很好。

三、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也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知识,这样无论学生的探索过程是否顺利,他们都能在不断探索的交流中得到诸多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如在加权算术平均数教学中,通过三个材料请各小组计算平均数,并请小组代表展示计算过程及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同时让学生比较三个材料及其结果的异同点,提出问题: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并让各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面向全体学生,公开交流,各组间进行互评,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整。

四、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以检查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及教学效果。所以巩固提升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1]。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巩固提升的设计还要为引出下节课的内容做准备,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能探讨下节课的知识。如加权算术平均数这节课可设计一个材料:我校在翻打传票速度最快的两名学生中选拔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教师给出两名选手各20次的成绩,请学生来当裁判。学生知道是选平均数高的同学去,但计算发现两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相等,于是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为探究下节课的内容:标志变异指标做准备。

五、激励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应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形式上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数”来实现。教师可以从小组板书、积极程度、参与程度、帮扶程度、正确率、能力拓展、纪律及综合表现方面给各小组进行打分,也可以由小组间进行互评打分,每节课将得分最高的组评为最优组,最优组的组长就是下节课的学习班长。

同时对各小组的表现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最后纳入学生年终总评。这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使评价透明、公开、公正,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符合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合理利用其进行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阳亚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吴勇(1977~),女,汉族,安徽广德人,中级,本科,研究方向:中职教研、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翻转课堂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