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路径选择

2020-06-03冯腾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经过了先人们长时间的沉淀,逐渐为人们所追求并认可。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性计划不断地推进,科学技术与工匠精神理念的并行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职业道德与法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思政课程之一,借助这一课程能有效培养工匠精神。而在高职院校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界定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36-02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一直为人们所追求、为国家所认可。早在2016年,工匠精神就被我国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文件之中,工匠精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大步朝向着“智造强国”的方向迈进,而工匠精神符合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要求[1]。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阵地,为国家培养并提供高素质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職院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将人才培养任务与人才素质提升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并健康的身心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界定

工匠精神是一种集合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理念以及职业观念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价值取向与职业精神,也是我国几千年来不断发展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神之一[2]。工匠精神分为狭义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工匠精神的主体即工人群体,反映的是从事制造业或者生产业的工人群体身上凝聚的有关精益求精的外在品质。广义上的工匠精神则拓展到全体公民,指人投入事业时表现出的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简述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思政课程之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关注的重点是高职学生的道德培育与品质的引领,旨在培养高素质、具备良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职业道德与法律》强调提升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职业技能创新水平等。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意义

(一)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道德观,促使其成长成才

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与在校学习面对的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式,结合现代社会大部分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知道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了解企业发展理念、满足企业上岗所需职业技能以及心理素质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与法律》,能够借助教学课程这一平台,通过现实的教学案例,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主线,深度挖掘课程中能够表现“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社会需求并明确自我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建立起积极的道德观念,进而具备爱岗、敬业、负责、精益、专注、创新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最终促使自身能够成长成才。

(二)促进《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的整合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的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实际,目前关于课程内容的提炼与整合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总体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定位容易出现偏差,需要这样一门课程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之中,能够补充相关的理论内容,为教学的新一轮改革提供清晰的方向。作为主线贯穿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工匠精神,能够行之有效的促进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

四、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校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路径

(一)在理论教学环节融入

在理论教学环节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校课程制订者与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现代教育背景,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体系,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中注入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如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工匠精神,教师可以使用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影视资源、图片、歌词等趣味化的素材,避免仅仅局限于文字叙述与理论说明,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政治思想课的“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能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二)在实践示范环节融入

工匠精神可以在实践示范环节融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实用性人才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是决定其步入社会具备重要优势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同样需要关注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只有注重理实一体化,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示范环节,才是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与外部企业加强合作,让学生参与实践,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相关理念,二者结合,接受并建立起顺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工匠意识,将这一良好的品质融入工作,最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三)在学生日常生活融入

学生日常生活将融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而实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将书本中的理论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意识层次与道德修养水平。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万千青年人一样,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职责,要将自己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实际现实中也要严格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兢兢业业,将工匠精神更好的传递,规范好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真正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方方面面,用自我的形象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实现自我的价值。

总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与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将其渗透到教学体系之中对于弘扬工匠精神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阵地,为国家培养并提供高素质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工匠精神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意义,积极地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发展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不断总结并反思是将促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怀鹭鹭.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2]王力超.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0).

[3]林石炜,符海兰.“工匠精神”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融合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

【作者简介】

冯腾(1982~)女,汉,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