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红色基因”与延安“整风精神”引入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

2020-05-25张宁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

摘    要: 在高等教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中遵循问题导向,是高校思政发展建设难点的破题之道。引入和运用延安整风会议内容和精神实质,对于解决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问题,在思想上固本培元、模式上创新发展,引领高校师生坚守精神阵地具有关键性、战略性意义。本文将“红色基因”引入高校师生理想信念及教学内容改革等多方面加以运用强化,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缺失问题,打通高校“大思政”体系建设脉络。

关键词: 高校思政    整风精神    高校师生    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唯一宗旨在其历程传递中的基本文化因素,蕴含和产生出众多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又不同于和“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等概念,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更深邃、更凝练的核心因子。在社会作用力与历史唯物观中,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基因从一开始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所有红色基因共有的精神内核,为红色基因构筑了思辨发展性的核心方法论、唯物史观主导的宏观世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为核心的人生观,为红色基因涵养了最广阔的视野、最深远的眼光、最坦荡的胸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应深刻认识到“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和应用红色基因”这一课题,是思政教育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对于建设高校“大思政”体系的整体性、完善丰富思政教育领域性和内容性、保证高校师生红色信仰的延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何选取延安“整风精神”内容作为红色基因的其一代表,纳入此次理想信念研究呢?正是因为,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后文统称“整风运动”),在其三大教育任务中,第一项且最重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就是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上,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坚持“真理第一、修正错误”精神,坚持“自我革新、与时创新”精神。这三种精神正是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与体系建设中首要解决与注意的方向。沿着2016年到2019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清晰脉络,回望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思政教育“根本问题”与“中心环节”的提出,再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立德为先与树人立身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延续到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高校“大思政”體系概念,提出打通不同学科间隔脉络,横向性、扁平化、系统性构建超级“大思政”体系。形成学历层次“小至大”“上至下”;教学内容“片至全”“前至后”的整体合力。可以看出,高校“大思政”体系建设始终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离不开“理论为先、真理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矢志不渝目标;离不开“体系革新、不断演进”的高校思政建设发展方向。探究以上三点认知与观点,正与延安整风活动的精神宗旨相契合。引入和运用延安“整风精神”优良作风,纳党的“红色基因”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师生理想信念的增强具有实际效果和显著作用,特别对于当前学校思想体系建设具有方向性与指导性。

1.运用“整风精神”历史任务,提升高校“红色信仰”教育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教师在思想战线上的“坚强防线”与“核心武器”,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高校大思政体系的清楚阐述,描绘了一个新时代思政教师的标准形象:“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告子上》),何为“其大”,谓之“思想”,何为高校教育工作之大,谓之广大师生之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从何而谈?关键步骤就要从党在嘉兴南湖上的誓言明志谈起;从红军用脚板挑战了人类极限-长征谈起;从人民军队艰苦卓绝任尔去、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胜利里谈起;从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间谈起。在这些关键步骤中,正是一批批教育工作者不畏艰险、奋勇争先;正是一个个高校学子不懈求索、不断前行;正是一代代中国青年人刻苦学习、坚持信仰的历史集中体现。

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些年轻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社会理论发展与优良传统并不相悖。社会意识变革需要基础理论支持和中国特色优良传统的伦理支撑。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未完全成熟和建立前,个别师生可能出现缺失价值信仰、事业追求及坚定意志的有效教育引导;极少教师存在思想方向路径性迷茫、教学科研行为背离本位初心、不讲政治规矩和党的纪律的情况;少数学生不以学习主业作为立身之本,本末倒置。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的要求,就是将“红色信仰”纳入每一位高校教师和学生教育中。

无论你是否是思政教师,无论你是否是政治专业的学生,无论你在任何的教学或者行政岗位,只要你是高校教育中的一员,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任何人员、要素、环节都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扣好扣子”“埋下种子”。可见,强化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培养势在必行。

2.引入“整风精神”具体内容,培植大学生的价值信仰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二十国领导人峰会上曾引用过北宋欧阳修说过的话:“善治病者,必医其处;善救弊者,必塞其源。”结合当前高校思政体系化课程内容,解决当前个人思想信念缺位的“受病、其弊”之“源处”,就是必须从体系-个体——实践这一路径起始并延展开来。

(1)将党史、军史中“红色基因、优良作风”教育紧密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并逐步建设。目前,我国高等军事院校由于其特有的职业定位和战略意识,常态性引入和开展党史军史的专业化教育。地方各高校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将党史、军事等重要内容,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纳入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和不断推进。军事院校应从地方高校成熟的思政课程体系中汲取经验,提炼好的做法和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的思想内容,筑牢根基。要急切地将学生的目光从网红、直播、偶像剧中转移出来,看向当年的建党之路,荜路蓝缕;长征壮举,不忘初心;抗日解放,不言放弃;崭新中国,富强民主。要将学生情感中融入革命先辈奋斗的真挚情感;融入军警“守疆戍边、服务群众”的行动情感;融入理想信念、富民强国、强军兴国的自豪情感。不断凸显党史、军史中“滚滚洪流”的价值意义和“优良基因”的重要力量。

(2)将个人崇高的“爱党知党、跟着党走”理想境界融入大学生个人信仰中并逐步完善。个体崇高理想的实现是高校教学语境中,关乎教学“个人发展、行為导向、价值追求、精神要求”的终极指导或者目标,在此语境的指引下,思政课程内容建设中融入“爱党知党、跟着党走”的信仰与理想,是真正能够使警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到达崇高彼岸的导航明灯。当前,需要不断地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嵌入坚持创新、不断演化的教学实践,在大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嵌入价值追求与崇高理想,嵌入忘我牺牲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嵌入个人理想与信念支柱的永恒记忆,让高校思政教育范围里中的每一位教育者都是中国“思政梦”这一正确语境下的不懈追求者与创造者。

(3)将“理想、信念、信仰”付诸教学实践是大学生信念培植的根本目的和教学立足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关乎“理想、信念、信仰”的教育教学实战化,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思考的问题;关乎“人民幸福、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等课题的研究,始终是老师和学子们不断求索与思考的课题;关乎“信仰坚定、付诸实施”,始终是高校思政内容建设发展的实践目标。如何“破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将书本里、教室内和理论中刻板的“理念信念”概念,在现实中实现、实践它,赋予它时代的特点与生命力。

3.提炼“整风精神”内涵价值,构建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人就会得‘软骨病,就会经不住诱惑。”当前,坚定教师与学生理想信念,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补足精神、补全“钙”质,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1)支撑和强化信仰: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于理想信念理论学习中。“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强化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抓好理论教育,引导师生运用党的先进理论为理想信念作强大支撑”。课内教学是“大思政”体系中宣扬知识、坚定理想、坚守信念,讲好党的“大道理”和人生“小道理”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育与载体要灵活创新,教育信息化媒介要大胆运用,教育信息化实践平台要及时搭建,微博、微信、抖音等信息化平台和渠道可以充分利用,抓好关乎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新媒体、主旋律、正能量,进行政策解读、舆论宣传、思想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国家网络信息化的问题时,反复强调了教学信息化和网络“阵地”得失的重要性。同样的,在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上“如果抓大放小、抓不全内容、抓不准时机,就要丧失最终的胜利”。

(2)追寻与坚定信仰:引“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于理想信念历史积淀中。一是在党的历程中观史明志、仰望光明。广大院校师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外部诱因与迷惑颇多,牢固树立师生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从“史学观”教育机制入手,将党史、军史“红色基因”和光辉历程带入教育内容中。按照“大思政”体系建设规律,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地增强党史、军史的时代性和说服力。立足高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近年来保家卫国、甘于奉献、服务群众、舍生忘死的典型故事、事件、案例等挖掘提炼出来,融入思政课程内容构建中,打造结合高校独具特色的核心精神和内涵。二是在工作实践中务实求索、坚定信仰。理想信念指导现实行为。它会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也会筑起人类文明高耸的丰碑。这就是“思想不坚定者”和崇高信仰和坚定意志的巨大差别。“大思政”体系中首要任务是强化师生投身坚定信仰与实践的思想认知,将崇高思想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始终贯穿教育全过程,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和弄懂“爱党、爱国、强军、尊己”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涵与逻辑联系。

(3)坚定和弘扬信仰: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精神于理想信念言传身教中。一是案例结合,在正反对比中坚定信仰。让正面典型的高扬旗帜在教室教学、书本教材和学生头脑里高傲的飘扬,执反面典型的警世之言在学生慎言笃行、内省自行的行动中反复惊醒,将正反结合案例运用于思政课程中,引导师生在正与反、错与对、是与非中学会理性认知。二是知行合一,在教育实效中宣扬信仰。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思政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选取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公安院校的教师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是一场攻坚“战役”,只有带头践行履行教学工作;硬性过关提高科研水平;知行合一增强教育实效;创新思路破解思政难题;筑牢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才能在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取得新的创新成果和不断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雷文静.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张鑫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3]张宁.浅论理想信念教育在军校教育主体两端的双向构建[J].山东青年,2016(7):66-68.

[4]徐靖喻.“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兼论琼崖革命精神的教育功能[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5-47.

[5]李英林,赵双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97.

[6]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12):18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