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

2020-05-25朱晨炜胡燕娜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

朱晨炜 胡燕娜

摘    要: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些优秀外国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市场。高质量的字幕翻译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可以使观众跨越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欣赏影片。将异域文化翻译得通俗易懂,是字幕翻译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美剧《哥谭》为例,在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对影视剧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增译与减译、直译与意译等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将影视作品的内涵和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

关键词: 字幕翻译    目的论    哥谭

1.字幕翻译概述

1.1字幕翻译的定义

字幕翻译是将影视原语对白通过共时字幕的方式译为目的语,字幕一般位于屏幕的下方。从语言学角度划分,字幕翻译可分为语际字幕翻译和语内字幕翻译。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字幕翻译大多属于语际字幕翻译,即在不改变愿意的前提下,将某一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1]。

1.2字幕翻译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對影视所要表达的内涵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字幕翻译的目的是让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也能够理解电影的内涵。狭义地讲字幕翻译的作用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观众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从听觉和视觉全方位地享受影视作品,并且把握其主要内容。高质量的字幕翻译不仅让优秀的影视作品锦上添花,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更好地促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

1.3字幕翻译的特点

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类型相比有特殊性,不同于商务翻译和文学翻译等翻译形式,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主要有跨文化性、通俗性、空间受限性、瞬时性和跨专业性等特点。

1.4国内外字幕翻译发展和现状

西方学者在影视字幕翻译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1974年,Dollerup在Babel发表的一篇名为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的文章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西方影视翻译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期间相关理论研究有了明显进展,其中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国内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发展还不成熟。一开始从事字幕翻译研究的人员较少,发布的学术文章也很有限,研究范围比较零散、片面。十九世纪初期,因为没有字幕翻译,观众主要通过剧情说明书了解剧情和其他有关信息。最早把字幕带入中国的是当时的留学生程树仁。到二十年代后期,字幕翻译开始普及。改革开放后,国内字幕翻译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78-79)。

通过浏览并梳理近几年关于字幕翻译的学术论文,可以发现字幕翻译相关的研究理论有功能对等理论、顺应论、目的论、关联理论等。

2.目的论概述

2.1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对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霍茨(Justa Holz)和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该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并且有着很强的目的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要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3](256)。

翻译目的论最早由弗米尔提出,后来弗米尔受贾斯塔·霍茨提出的翻译行为理论启发,将翻译行为理论与目的论融合。再之后,诺德对功能派各种学说进行梳理,提出“功能加忠诚”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

2.2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目的论主要遵循三个重要的法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翻译中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目的论的核心就是目的决定手段,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指译者在译语情景文化中根据译语接受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活动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一般有着传递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这就要求译者翻译出能达到此目的的雅俗共赏的字幕。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通顺,语义连贯,尽量做到译文符合目的语文化环境又不改变原语语境下的意思,从而让大多数目的语读者可以阅读并轻松理解。

忠实性原则是指译文不违背原文,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译者要考虑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译文和原文要存在某种联系,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意思,但并不要求与原文字字对等[4](55)。

3.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剧《哥谭》字幕翻译

《哥谭》是由DC出版的一部超级英雄起源剧,讲述的是被称为罪恶之都的哥谭市中以警探戈登和英雄蝙蝠侠为首的正义阵营与小丑、企鹅人等超级罪犯之间的故事。正是因为故事是虚构的,所以更加体现了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为了使人物的个性鲜明立体,字幕翻译不仅要考虑角色说话的语境,还要考虑角色的性格特点、角色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主打剧情的剧集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重要,人物间的对话是最重要的一种刻画手段,如何把原语中蕴含的语气表现出来是对译者的一大考验;虚构的故事必然有很多虚构的道具,对于这些虚构道具的名称的翻译,也是一门学问。本文将主要以人人字幕组的翻译为例对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3.1减译法

因为字幕具有瞬时性和时空受限的特点,它在屏幕上一闪即逝,为了能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轻松地通过字幕获取主要信息,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往往要对句子成分进行必要的删减,电影字幕的字数一般要控制在一行内。有些可有可无的,与译语语言习惯不符的语言成分,比如一些观众可以从影片的画面和音乐中获取的信息,可以将其删去不翻译,这就是减译法,减译法遵从了连贯性原则。通过使用减译法,不但不会影响剧情的大意,恰恰相反,反而能帮助观众更轻松地浏览字幕,获取并消化信息。

3.1.1在《哥谭》第二季第六集中,企鹅人为了从盖勒文手中救出自己的母亲,将自己的手下马罗尼派去做卧底,为了不让盖勒文怀疑,企鹅人砍去了马罗尼的一只手。当马罗尼假装向盖勒文求助时说“I got nobody else to turn to”,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了”,人人字幕组使用了减译法将其翻译为“我走投无路了”,这样的翻译不仅体现了源语中说话人绝望的心情,而且缩减了字数,“走投无路”这一四字成语更唤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

3.1.2同样在第二季的第六集中,主角戈登为了找到烧死他同伴的纵火犯,追捕一名可疑人员时违反了警察执法条例,动手打了嫌犯,与戈登同行的警员提醒他这么做会受到处罚时,戈登说“Ill conduct myself as I see fit”,这句话直接翻译出来是“我将按我认为合适的方式行事”,人人字幕组将其翻译为“我自有分寸”,这样处理直接省去了7个字,但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同时与剧情更切合,主角戈登是此次行动小队的最上级,对手下简单有力的回答更能烘托出他的身份。

3.2增译法

不同民族的语言受到民族文化、風俗习惯、历史沉淀等的影响,语法、句法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语义缺失,可能导致电影信息的缺失。为了让源语的信息能够完整表达,需要译者增添一些词句,让目的语观众能够有和源语观众同样的观影体验,这就是增译法。使用增译法增添的信息一般具有承上启下、补足信息、阐释言外之意等作用。

3.2.1在第二季的第十集中,警监安慰戈登说“She deserved better”,人人字幕组将它翻译成“她值得更好的,不该那样惨死”,其中“不该那样惨死”为译者补充的内容,这样的处理阐释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使观众一看便知警监在说什么,即使对前面剧情有所遗忘也不影响对这句话的理解,甚至让观众对前面剧情有所回顾。

3.2.2剧中布鲁斯为了打动茜尔薇,说服她透露信息,对茜尔薇说“Either I find out who killed my parents and stop happening in my company, or Im dead”,字幕是“我必须找出杀死我父母的凶手,并且阻止公司的罪行,不然我就死定了”,其中“必须”,“罪行”等都是译者根据剧情添加进去的词语,前面的剧情交代了布鲁斯的公司有人正在做违法的交易。这个例子中增添的内容起到了补足信息的作用,让观众对剧情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3.2.3剧中戈登一直是一个很严肃负责的警察形象,与其搭档哈维的随意轻佻形成鲜明对比,两人被派去查一所华人按摩院时,哈维对戈登说“Lets go get lucky”,字幕是“去沾沾桃花运吧”,“桃花运”是译者增加的内容,有些不正规的按摩院会提供特殊服务。在这里“桃花运”十分符合哈维轻浮的性格特点,并且与戈登之后说要让哈维别开玩笑一语前后呼应,令中国观众很容易理解哈维玩笑的梗在哪里,这里增添的内容起到了阐明言外之意的作用。

3.3归化法的应用

归化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翻译策略。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十九世纪对归化和异化做出精辟的阐释:他认为翻译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让译者向原作者靠拢,遵从源语文化,即异化策略,异化策略的目的是保存并反映异域文化特征,保留异国情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另一种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也就是向目的语文化靠拢,尽量减少异国情调,即归化策略,归化的目的是帮助目的语观众理解,从而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归化和异化策略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哥谭》作为一部商业性质的影视剧,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播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剧情,更多的是采用归化策略,达到语内连贯的目的。

3.3.1在第二季中,猫女带着她的好友一起去抢劫,猫女劝她的朋友不要惹是生非时说:“Cause you killed a cop, remember?”其中“cop” 一词是“警察”的意思,但是人人字幕将其翻译为“条子”,“条子”是黑社会对警察的一种不尊敬的称呼,在剧中,猫女作为一个神偷,自然不会尊敬警察,人人字幕的这一处理非常巧妙,使得中国观众一看便知,猫女不属于正派,既表现了猫女是一个罪犯的身份,又在保留原意的同时向中国观众靠拢,使得中国观众能更轻松地理解。

3.3.2在布鲁斯向猫女求助的时候,猫女说“You just wont be happy until you get yourself killed”,人人字幕为贴合中国的文化习惯,将这句话归化成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你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使得中国观众第一眼看到这句话就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样的处理既恰当地诠释了句子的含义,使中国观众轻松理解,又贴合剧情,表现出猫女说这句话时对布鲁斯顽固性格的不满,可谓一举两得。

3.3.3布鲁斯让猫女帮忙查一个叫“火柴”的犯罪团伙,猫女在听到犯罪团伙的名字时,忍不住“吐槽”道“Thats a lame nickname”,“lame”是“蹩脚的,差劲的”的意思,但是人人字幕组运用归化,将句子翻译成“好二的外号”,“二”是中国近几年特别流行的网络用语,用于“吐槽”一些蹩脚的事物。这样的翻译贴近中国观众的生活,不失整体意味的同时,赋予句子生动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4意译策略的应用

意译在某种程度上与归化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所以经常两种策略一同使用。意译是以观众为着眼点,将源语中包含特定文化的词替换掉,使句子易于理解,帮助观众跨越文化的鸿沟轻松地观赏影片,所以意译策略也叫替代策略。

3.4.1警监被失去理智的盖勒文刺伤倒在地上时,对赶来的戈登说“Youre a pain of ass, you know that?”(你真是个烦人鬼,知道吗?)戈登回答“That makes two of us”,这里字幕组没有直译,而是意译成“你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样翻译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如果直译“我也有同感”或者“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不但不符合此时的语境,还会使观众在理解时产生歧义,“我也有同感”到底是在赞同警监的话,还是在说“你也是个烦人鬼”,字幕中“不是省油的灯”对应前面的“烦人鬼”,译者这样处理消除了理解上的歧义。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