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护理效果

2020-05-15蔡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分阶段结核性脑膜炎

蔡敏

(广州市胸科医院 综合内科儿科,广东 广州)

0 引言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恢复过程漫长和病情重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此病在儿童中更为多见[1]。虽然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方面来说人民的幸福指数在稳步提升,但是大背景下带动的生活环境复杂多样也给我国当下儿童带来很严重的隐形伤害[2-4]。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就是非常常见且严重的疾病[5],一旦控制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治愈效果,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再加上此病迁延时间过长、易反复等特点,很容易给我国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父母带来生活上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其他困扰[6]。为了有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我国护理人员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保证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疗效。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经验,特将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7]应用到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至11 月来我院就诊的44 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1 月来我院就诊的44 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均符合Twaites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在0 至18 岁之间且病情稳定,能够有能力配合研究的正常进行,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儿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患儿无法完成配合,研究途中患儿因事退出。对照组患儿中男32 例、女12 例,年龄0 至18 岁,照护者:父母陪护28 例,祖辈陪护10 例,叔叔阿姨陪护6 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7 例、女17 例,年龄0 至18岁,照护者:父母陪护30 例,祖辈陪护8 例,叔叔阿姨陪护6 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和照护者等一般资料进行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该给予常规护理,首先护士应该为患儿进行耐心的心理安慰,时刻注意患儿的心理变化,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保证其正常额配合护理工作[8]。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为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详细讲解讲解服药/用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的副作用等,告知患儿及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特殊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工作[9]。最后,还应该时刻指导家属学会观察服药/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马上就医,提醒家属按时携患儿返院复查,告知患儿及家属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戒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避免刺激患儿。

观察组患儿应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10],首先由科室护士长带头成立科室护理小组,选择照护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5 至7 名加入小组,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组织培训和学习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护理知识,定期组织成员对近期出现的结核性脑膜炎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之后对患儿采取以下六个阶段的护理操作:首先,在患儿入科后护理小组共同商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方案[11],在详细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和具体的疾病问题之后,对患儿及家属讲解此病的具体护理过程,如何开展护理措施等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促使患儿及家属提前接受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二,在入科安置好患儿的当天,由护理小组组织家属开展培训,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具体护理方案和治疗方法,指导家属如何配合我科的医护,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环境,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心理安慰[12];第三,将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定期观察了解患儿可能出现的呕吐、恶心和颅内压升高等不良症状[13],对于患儿出现的细微变化都应该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病情变化,以防延误患儿病情。同时,组织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式护理知识培训,针对家属的接受能力进行具体的护理知识的相关培训,确保每位家属都能合理的配合医护工作;第四阶段[14],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并将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核性脑膜炎可能导致的后遗症等分次对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使家属在心理上能提早做好准备,整理成册,供家属及患儿进行详细的学习,以备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每周对患儿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时刻跟进和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15];第五,对于患儿的饮食应该结合医生及营养师的意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饮食清淡,不可食用油腻不容易消化的物品,对于无法采取经口进食的,为了保证患儿的正常营养水平,可适当的加入鼻饲饮食[16],对婴幼儿按时合理添加辅食,儿童予高蛋白,高营养,合理搭配。最后,护理小组及时通过电话等手段对患儿家属给予及时的查问和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患儿在出院1 个月后回院复查时,进行评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给于适当的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生命活动、总体健康等8 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n(%)]

2.2 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比,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比,

表2 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n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角色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情绪角色 生命活动 总体健康对照组 44 64.12±2.09 59.87±3.77 67.76±6.11 70.22±5.22 64.65±4.72 69.66±6.54 58.87±3.88 68.55±6.11观察组 44 86.44±2.67 88.98±4.32 64.12±6.54 86.75±6.88 91.77±4.19 96.09±6.66 88.92±4.33 92.67±5.78 t 14.903 11.443 13.767 21.088 23.566 25.112 18.657 15.66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临床患儿中以儿童更为多见[17],由于此病的致病菌为结核杆菌,该病毒很难预防,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比较多,结核杆菌一般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脑内或经其他途径播散至脑内,进而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18]。通过调查临床关于此疾病的相关情况得知,此病治愈起来比较麻烦,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加上此病多为年轻患儿,需要父母的长期陪伴,这给患儿及家属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干扰了家属的正常工作时间和日常生活安排,也影响了患儿的恢复进程。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次证明了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可以很好的改进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其中,胡锡芬[19]应用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不仅降低了造口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也明显的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护理质量;谢娟[20]则将精细化护理进一步改进应用到妇科手术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在降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的同时也提高了妇科患儿的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本文研究者将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经过讨论和改善,并运用到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中,研究结果如下:实施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总有效率上达到了95.4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0.4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角色等八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八个维度评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取得这种研究结果离不开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细致和更精准的特点。

分阶段式精细化护理以分阶段、精准和细腻的护理手段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提高了更加准确的护理,在我国临床护理中值得继续探索和应用。

猜你喜欢

分阶段结核性脑膜炎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Vaccination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