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护理宣教缓解影像检查患者投诉的分析

2020-05-15陈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病区标准化护理人员

陈红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安徽 芜湖)

0 引言

大型综合性医院影像中心承担着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工作,业务量大,人流量多,涉及学科广,存在医患沟通不直接或沟通时间短等问题,近年来报道的患者投诉状况有超过临床科室的趋势[1-5]。为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本研究对作者所在医院2015 年影像检查患者投诉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标准化护理宣教”等改进措施,在2016 年采用这些措施,并将实施结果与2105 年投诉情况进行对比,证明相关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医院2015 年发生的患者投诉149 例,分类整理,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2016 年予以采用,并对2016 年发生的投诉141 例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表1 2015 年患者投诉情况表

2 结果

2.1 对2015 年患者投诉的分析

从表1 中可看出,“等待秩序变化”是投诉的最主要类型,占34.23%,主要原因是预约者未及时按检查号报到检查,迟来后却要求按预约的检查号进行检查,导致正在等待的检查者不满;另外,等待者对急诊检查意见较大,因为有些急诊病人看起来病情并不是很急。其次是“检查前交代不详细”,如在预约检查时接待人员跟患者交代不够或相互沟通不畅,护理人员在检查前未告之相应的准备工作,导致患者因准备不足而推迟检查,这种类型占12.75%。“服务态度差”占11.41%,患者主要是对护士和检查人员的服务态度意见较多,对医生的意见相对较少。“重复检查”占10.74%,主要是由于检查图像不理想,需要患者重复检查,导致患者二次辐射。“预约时间长”占7.38%,主要原因是病人多,检查仪器相对不足。“多次穿刺注射、外渗”占7.38%,注射造影剂时多次穿刺或造影剂外渗都可导致患者不适或痛苦。“报告不及时”占6.04%,主要是门诊病人,需要尽快获得影像诊断报告,节省就医时间成本。“设备故障”占3.36%。

2.2 改进措施

2.2.1 标准化护理宣教

根据检查项目列出标准化的宣教清单,在预约时或病人检查前,影像科护理人员要对病人及其陪同家属逐条进行宣教,让病人做好检查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憋尿、屏气等;提前交代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造影剂过敏或少量外渗”、“一次注射可能不成功”、“图像质量不佳可能导致重复检查”等,在医疗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样让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心里准备,一旦发生也会理解而不产生纠纷。

2.2.2 落实住院病人宣教

住院病人申请影像检查时,来影像中心进行预约的大部分是病区护工,影像中心的护士将检查准备和注意事项告诉病区护工,护工回病区后往往不能准确将这些内容传递给患者;另外,病区护士由于对影像检查了解不足,她们对病人的宣教也不够准确。这些因素导致检查前对患者宣教不到位,病人常常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而不能完成检查,需要再做准备而延迟检查,导致纠纷、投诉增多。因此针对住院病人,影像中心护士必须先给病区护士进行标准化宣教培训,不能让病区护工来传话,切实把住院病人的宣教工作落到实处。

2.2.3 公布叫号和急诊优先规则

护理人员在病人等候区张贴叫号规则,呼叫2 次未到的号自动后移6 位,这样既不影响后续人员检查,同时还适当保留因各种原因未来检查人员的优先顺序。在规则中对“急诊优先”规则进行事先公布,可以获得检查等候患者的理解,但是要排除病人或申请医生假借急诊来提前检查的情况,接待护士要判断病人是否属急诊范围,如果不属于急诊病人,要与申请医生沟通予以更改,必要时向医务处汇报。

2.2.4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工作流程要规范,不能带有情绪进行工作,对所有检查者一视同仁。对检查失误、图像质量差、穿刺多次及造影剂外渗等情况要在科内及时分析总结,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学习和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2.3 对2016 年采取措施后的投诉分析

通过采取上述改进措施,2016 年患者投诉总体上有所减少,尽管2016 年的检查总人数比2015 年增加7.83%。从表2 中可看出,“等待秩序变化”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投诉类型,较2015 年下降明显,占14.18%。“检查前交代不详细”的投诉也较2015 年减少,占12.06%。“服务态度差”投诉有所上升,占15.60%,可能整体医疗环境及检查基数增加有关。“重复检查”有所减少,占9.93%。“预约时间长”投诉增加明显,占11.35%,由于病人多、机器相对不足的状况较2015 年更为明显。“多次穿刺注射、外渗”的投诉和构成比与2015 年变化不明显,占7.09%。“报告不及时”和“设备故障”的投诉和构成比与2015 年有小幅上升,分别占7.80%和4.26%,“其他”类型增加明显,如“就诊环境差”、“院内标识不清晰”、“院内交通不便”等,但都不集中。总体上,2106 年各种投诉类型的构成与2015 年有显著性差异(图1,P<0.01),“等待秩序变化”、“检查前交代不详细”等重点投诉明显减少。

表2 采取措施后2016 年患者投诉情况表

3 讨论建议

本研究先对医院2015 年影像中心的患者投诉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标准化护理宣教”等改进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在2016 年进行实施,将实施结果与2105 年进行了对比,在年检查人数大幅增加的基础上,总体投诉还略有下降,但“等待秩序变化”、“检查前交代不详细”等重点投诉明显减少,证明相关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图1 2015 年与2016 年患者投诉类型比较

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影像中心或影像科都是设备、人员集中化管理,较以前相对分散的科室(如CT 室、MR 室、DR 科等)有资源利用率高、业务交流通畅、方便病人等优点,但是护理水平需相应提升,不能停留在小科室层次上。随着检查人数的逐年上升,检查设备和医护人员的增加,影像中心的护理工作要力求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可在科室网页上将检查项目及流程、科技水平等向院外延伸,以患者进院、预约、等候、检查、医生诊断、取报告、出院为一条线将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对易引起纠纷、投诉的内容要提前做好宣教和信息公开。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适当引进人工智能,如前台机器人可24 小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总之,本研究通过分析医院影像中心的患者投诉情况,提出了“标准化护理宣教”等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后效果明显,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其他医院影像科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各医院间存在着差别,在参考这些措施时还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病区标准化护理人员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化简述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