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湖社区103 例血脂异常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2020-05-15赵瑞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转氨酶脂蛋白

赵瑞泉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从而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不断攀升[1],2004 至2005 年我国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为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 个人中就有1 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有效控制血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策略。控制血脂的前提是血脂的检查。为了研究血脂异常在本地区的治疗情况,选择医保定点在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长期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患者生化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已经明确诊断血脂异常的患者,且从2014 年9 月到2017年9 月有连续5 次生化记录的患者562 例选取资料完整的103 例分析共515 人次的生化检查结果,参照患者在我院的就诊及服药记录情况,进行分析。纳入标准:已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有连续就诊记录,在3 年里有五次以上生化检查者。排除标准:未明确高脂血诊断,无连续规律的就诊记录,3 年里生化检查不足五次,不配合问卷调查者。连续就诊记录指每2 月至少有一次就诊。

其中男性27 例占26%,女性76 例占74%,30-40 岁0 例40-59岁30 例占29%,60-79 岁62 例占60%,80 岁以上11 例,占11%。平均年龄65.74±10.51 岁。

1.2 方法

生化检查设备为日立HITACHI 7180 生化分析仪,所有患者均为晨起空腹抽静脉血检查。从我院门诊工作站系统中导出患者的上述时间段内的5 次生化检验结果,输入excel 表格中进行分析。同时导出患者在上述时间段的用药记录。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题主要为是否了解血脂异常的危害,是否了解他汀药物,是否持续降脂治疗,是否担心降脂药物的副反应。目前所患的主要慢性病。

1.3 检测指标

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 2013 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 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2.1 103 例血脂异常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情况

合并症情况见表1。

表1 合并症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患者单独高脂血症的患者只有19 例,约占18%,其余82%的患者或者合并高血压,或者合并糖尿病,或者二者都有。有研究提示高血压的发病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4]本次研究也提示高脂血症多合并其他慢性病,至于其因果关系尚有待研究。

2.2 服药情况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有95 人,使用阿昔莫司的有39 人,使用非诺贝特者10 人,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者1 人。偶尔服药者1 人,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中,瑞舒伐他汀的频率最高70 人次,阿托伐他汀钙片61 人次,辛伐他丁21 人次。与大样本统计结果有所不同,中药降脂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中药降脂药多为胶囊每日3-5 粒2-3 次服用比较繁琐,二经济因素,中药降脂药物价格普遍偏高。

2.3 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3 年所有每人五次共515 次化验结果中,肌酸激酶超标的81人次超过两倍上限的4 人有一人次肌酸激酶超标30 倍达5353,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同时服用辛伐他汀及菲诺贝特,肌肉酸痛明显,停服上述药物后三月患者肌酸激酶完全恢复,其余三人未停服他汀药物,肌酸激酶,一直轻度偏高,无进行性升高。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的55 人次,超过三倍的2 人次。其中一人与肌酸激酶超标30 倍者为同一人停药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另一人停药后也恢复正常。其余轻度升高者未停服他汀的药物,在本组研究数据中,中度不良反应率约0.6%,说明他汀类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2.4 血脂异常治疗前后的对比,血脂异常的统计参照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2016 版

TC>5.2,TG>1.7,LDL>3.4 HDL<1.0,(虽然此次统计数据从2014 开始但作为回顾性研究,为了便于前后对照,故采用2016 版的标准))

第一次血脂化验结果显示TC、TG、LDL 三项均升高者24 人,TC、TG、LDL 其中两项升高者共28 人,TC,TG,LDL,单项升高者27 人,HDL 升高者6 人均合并其他项目升高,单纯HDL 降低者0 人,合计血脂异常的比例为76.7%,三年后第五次血脂化验结果显示,TC,TG,HDL 三项均升高者16 人,TC,TG,LDL,其中两项升高者23 人,单项升高者26 人血脂异常的比例合计63.1%,如果按照2016 版血脂防治指南的要求,本组患者,年龄大于40 岁且合并糖尿病患者,被定义为高危,共48 人,其余为中低危患者,以LDL 为血脂的控制首要靶点来统计,最后的检验结果中高危组LDL<2.6 有20 达标。中低危组LDL<3.4 有39 人达标。总计达标率约为57.2%

2.5 关于脂蛋白(a)

全科医师给患者解释这一化验指标时往往有一种困惑,说不清楚这一指标的意义,所以本次研究特观察了这一指标的分布与变化。

脂蛋白(a)超标者133 人次,其中TC,TG,LDL,(a)均升高者17 人次,TC,TG,LDL 均正常(a)升高者38 人次,TC,TG,(a)升高者7 人TC,(a)升高者17 人次TG,(a)升高者19 人次,LDL,(a)升高者2 人次,上述结果显示脂蛋白(a)升高与TC,TG,HDL 的升高无明显相关性。

脂蛋白(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脂蛋白,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可以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纤溶酶原结构同源,可与纤维酶原结合抑制纤维酶原水解,促进血栓形成,照与遗传相关的因素是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显示不少患者(19 人)的脂蛋白(a)波动幅度很大(300 到1000)。排除急性时相反应,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激素影响,原因不明确。与用药无明显相关性。所有此项指标对于诊断血脂异常,及观察疗效的意义有限。

2.6 规律用药情况,

在这103 例患者中,总结三年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有71人坚持规律服药,32 人服药不规律。服药不规律是指三年期间有停药超过3 个月及以上时间者或者偶尔服药者。最后一次生化检查两组患者的血脂统计比较。

表2 生化检查两组患者的血脂统计比较

从表中可见,不规律服药组TC,TG,LDL,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规律服药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但HDL 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升高HDL 作用不及降TC,LDL 作用强有关。

3 讨论

大量循证医学的研究已经明确,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的第一步是血脂的监测,为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血脂异常的患者必须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但许多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误区,因此督促患者定期监测血脂,了解患者规律用药情况,尤为重要。

文献报道他汀的主要副作用排在第一位的是肝毒性[2],主要表现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第二位的是肌病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触痛,肌痉挛,大多数表现肌酸激酶升高达正常上限的10 多倍。

这组患者中服用他定类药物出现副反应的主要为,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和/ 或肌酸激酶升高,达三倍以上的共3人次,文献报道轻度肝药酶升高不需停服他汀类药物,结果亦证明这些人无进行性肝功异常,肌酸激酶严重超标的一人次达5353,这几名患者在停服他汀类药物后生化指标很快恢复。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

经过大约3 年的治疗,最终血脂不达标的仍有34 人。本次研究表明规律服药是降脂治疗的关键。规律服药的达标率明显高于不规律服药组。

分析不规律服药的原因。有一下几条。(1)患者认为一次检查血脂达标即是治愈。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一类疾病目前无法治愈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但许多患者认为血脂一旦达标。就是治好了,不用服药治疗了,自行停药导致血脂反弹。(2)高脂血症早期,无明显不适,患者对其重视不够,开始在医生的督促下吃药治疗。长期服药。很难坚持。(3)许多患者认为他汀类药物伤肝伤肾,能不吃尽量不吃。从而放弃治疗。(4)2016 版的血脂防治指南虽已发布,但是其心血管危险评估及达标值的测算,较为复杂,不易记忆,不便讲解。所以医生往往单纯以化验单中正常值范围为降脂目标,结果是危险分层高的患者往往没能最终达标。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医师的学习,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定期监测血脂,督促患者规律用药。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降低asvcd 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转氨酶脂蛋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