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0-05-15雷磊段留新叶进冬张瑞段雷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肢体肝癌疼痛

雷磊,段留新,叶进冬,张瑞,段雷雷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0 引言

肝癌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肝癌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待出现明显症状,病情通常已步入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机,降低临床手术疗效[1]。近些年,微创技术及医疗器械均有很大发展,介入手术属于一种微型技术,在应用期间表现出操作方法简易、创伤轻微及疗效较好等优势,应用效果得到医护的一致肯定。但部分患者对介入手术缺乏正确认识,因过度顾虑预后而在术后出现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况状态,且因为介入术本质上是侵入性操作,故而术后疼痛及相关并发症问题是难以完全规避的。故而,既往有很多学者指出[2],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时推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过程。笔者采集60 例肝癌患者病历资料,分组后比较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3](人卫第6 版)中肝癌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表现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有明确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指征;③精神状态稳定,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严重衰竭或肿瘤转移者;②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③伴有精神病家族史,认知异常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者。

1.2 一般资料

60 例肝癌患者的均于2016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行受肝癌介入手术治疗。分为如下两组:对照组(n=30)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3~69(54.8±2.6)岁;病程1.6~5.2(3.4±0.4)年;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 级者14 例,B 级者10 例,C 级者6 例。试验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8 (55.2±2.8)岁;病程1.5~5.5 (3.7±0.6)年;肝功分级:A 级者12 例,B 级者11 例,C 级者7 例。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护病情、用药管理、健康教育及情绪疏导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推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3.1 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

术前1d 宣传手术有关护理知识,通过口头说教、发放资料等形式传播,对患者介入术后作出正确指导,协助他们认识到介入手术的可信性并作为术后护理工作重点,术前禁食6h,禁饮2h,部分患者需备皮,术前30 分钟使用镇静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鼓励患者有效咳嗽、肺功能、床上翻身及活动肢体等,为期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做准备。主动和患者交流,鼓励他们讲述内心想法,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通过列举相同病症治疗相对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2 体位和肢体的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位,穿刺肢体制动,穿刺点以弹力绷带或加压装置压迫6-8 小时。期间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同时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皮肤颜色变红紫或苍白、麻木及足背动脉小时,提示包扎过紧,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置。

1.3.3 疼痛护理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主诉内容,评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若患者疼痛较轻微,可以通过调整为舒适体位但术侧肢体需保持制动、播放舒缓音乐等形式放松身心状态,减轻疼痛;针对疼痛感较强烈者,可以使用强痛定、杜冷丁肌肉等镇痛方法,用药后护士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处理。

1.3.4 监测生命体征

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等并发症。

1.3.5 术后并发症的防护

①高热:若患者术后体温>38.5℃,采用冰盐水、湿毛巾或冰块冰敷等物理降温法的基础上,可肌内注射氨基比林(2mL/次,监护条件下极量为6mL/d)。

②腹痛:常分为肝区疼痛和胃区疼痛。腹痛发生和介入术后肝组织缺血、水肿或肿瘤坏死等存在相关性,通常术后24-48 小时达高峰,3~5d 能自行缓解。护士可先利用非药物方案进行缓解,若患者如法耐受疼痛时,可遵医嘱予以止痛类药物。

③肝功能损害: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肝脏缺血缺氧、化疗药物进入肝脏组织内等因素,造成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转氨酶有不同程度一过性的升高,白蛋白降低,一些患者胆红素轻度增高,Child-Pugh 分级为B 级或C 级的患者,会表现为黄疸加重、出现腹水或原有腹水量增加等。针对肝功能损害者,告知患者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血象变化指标的观察,加强保暖措施的应用,易预防感冒,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改变情况, 实施保肝、祛黄,给予少量激素治疗方法。

④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呃逆明显。主要是术中化疗药物的毒付作用引起的。常规术前给予抑酸和止吐药物,若未达效果,严重呕吐时,给予温水漱保持口腔清洁,并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导致的呛咳或窒息。通过音乐疗法、看电视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严重呕吐的患者给予适当补液。

⑤穿刺点出血:由于术中可能存在反复插管及拔管后因穿刺点压迫不当造程。对于凝血障碍的患者,要给予延长加压时间,如有出血、渗血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置。

1.4 观察指标

1.4.1 不良情绪

①Zung 氏自评量表(SAS)[4]:轻度50~60 分,中度61~70 分,重度>70 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53~62 分,中度63~72分,重度>72 分。

1.4.2 疼痛

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5]进行评估,0~10 分,其中0、10分依次对应无痛、剧烈疼痛。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

1.4.3 记录术后止血压迫、肢体制动时间。

1.4.4 术后并发症。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疼痛评分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 16.0 软件包,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0.05 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疼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VAS 评分不相上下,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疼痛评分均有降低,护理前后组内数据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以上指标检测值更低(P<0.05),见表1。

2.2 术后止血压迫及肢体制动时间

试验组患者术后止血压迫、肢体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止血压迫及肢体制动时间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比较上,试验组vs 对照组为10.0% vs 36.7%,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肝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需要把抗癌药物输注至肝动脉,进而实现对其的区域性局部治疗。既往有报道指出[6],介入手术治疗肝癌通常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疼痛与胃肠道反应为介入手术治疗的后常见并发症,过往多通过复患者实施阵痛处理,尽管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但很多患者会担心止痛类药物对身体健康形成的不利影响,而滋生恐惧、焦躁等多重不良情绪,很可能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可能会拖延患者住院时间。另外,介入手术还会对患者胃肠功能形成影响,不利于术后身体康复。

过往,针对行肝癌介入术的治疗的患者多推行常规护理,该种护理方案实施期间局限性较大,效果不甚理想,亟待改进[7]。鉴于此,本文的试验组30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体位和肢体的护理、疼痛护理、胃肠道护理以及多种术后并发症的防护等,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SDS、VAS 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胃肠道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小于对照组(36.7%),经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性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了患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将促进患者身体康复这一目标放置于首位,全面落实个性化的现代护理理念,这些均是很多临床医生所提倡的内容[8]。

总之,患者接受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益于缓解不良情绪,减轻主观疼痛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过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肝癌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肢体语言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肢体写作漫谈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