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2020-05-11何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教学课堂高中地理

何龙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属于教育模式创新下的新型教學方法,其以问题为导向,以处理问题为主,把学生引入课堂之中,在问题的持续分析、处理与深化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文章对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使用,从提问的场景、课堂研究、处理问题等层面着手,介绍此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所发挥出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68-02

随着教育的持续变革,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全面培育应用型人才,全新的教学方式更重视对学生自主思维水平的提升,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比如高中地理课程在探讨人地关系的范围内,更加重视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案例选取更加生活化,教学评价也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注重学科思想的运用。而且,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烦琐,整体性知识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阶段要重视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地理课堂上,引入问题式教学法,以创建问题场景为前提,使高中生带着问题走人课堂,以处理问题为中心,培育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与处理能力。

一、高中地理课堂上引入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问题式教学法是采用问题综合授课内容,以教师在教学中引入问题为前提,围绕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让高中生带着对问题的分析学习新课,进而促进高中生主动学习及思考。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融人问题式教学法,基于地理学科的课堂目标,提出问题,设置问题从浅到深、从表到里,经学生之间的互动,发现隐藏于问题背面的答案,进而让高中生牢牢把握地理知识的核心,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原来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在课堂上有较多自主权,增加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探讨中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思想以及协调能力,充分调动高中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以及能动性,使其变成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学会自我管理以及处理问题。

2.准确性

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筛选问题场景时,应把握情景的准确性,在明确问题时应当与准确的场景相联系,不得脱离实际的生活场景。教师在课堂上选取场景时,应兼顾高中生的具体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借助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认知冲突。场景大都源自高中生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教师全面挖掘这些准确场景并用在教学之中,既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使高中生更理解场景及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对此提出自身的看法与疑问。

三、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上常见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充满兴趣与缺少兴趣会出现天差地别的效果。地理课程特别是高中地理比较乏味,缺少学习热情的高中生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学科形成抵触思想,由此恶性循环,丧失兴趣的高中生必定会对地理学科望而却步。

2.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我们通常把教师比作学生的领路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通常可以教导出大量会学习的学生。实践表明,照本宣科似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教学工作的发展。中国建设事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教师若不及时创新,学生就会故步自封,难以通过自身发现创新的渠道。所以,找到一种新型的能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教学方式已十分紧迫。

3.地理课程自身存在的不足

地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学中没有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知识内容,导致高中生仅能通过教师讲解来掌握知识信息,制约了高中生的主动学习。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问题式教学法的策略

1.掌握基础,鼓励质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问题式教学法时,可以培养高中生的问题处理水平,而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处理问题的敲门砖,教师要让高中生善于对所掌握的内容提出质疑,保持怀疑的态度学习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高中生主动探究并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意识,使其逐步形成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习惯。让高中生学会质疑,是实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内容,唯有高中生对知识出现怀疑的态度,教师才容易展开问题式教学法,才可取得最佳成效。通常学生与教师对问题均不是非常敏感,或是缺少怀疑态度,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不管是学生或者教师均要积极提问、善于处理问题。

2.基于课本并遵守启发式提问原则

科学设计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法顺利实行的核心。所以,教师针对问题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定,问题的提出应紧扣课堂主题,任何问题的提出均要以学科为基础,按照教学内容,从浅到深、从易至难,使高中生了解课堂上的知识点。问题的设置要遵守启发高中生思维、激发高中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提出一些待处理的问题,未知与已知之间应存在密切联系。教师还要注意掌握问题的难易度,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难度过低的问题,低估高中生的智商,难以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无法发挥出问题式教学的本质作用。

3.加强合作,深入探究

地理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含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的内容,所以在处理地理问题时应当多角度思考,而不只是考虑某个方向,要与其他课程展开合作教学或是不同层面的教育。另外,还要求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与相互分享。所以,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详细的了解与把握,展开深度探究及挖掘。按照地理课程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对问题的提出与发现及分析与处理能力,所以教师应当从各个角度展开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以及高中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探究。

4.善于提问,积极创新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进一步培养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自信和提高高中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水平,让高中生敢于找到问题与处理问题,不削弱高中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提问过难或过易均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而实行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研究与处理问题的水平,进一步扩展高中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水平,所以,实行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与高水平的授课能力。

5.在课堂讲解时处理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主要在教学中形成问题并处理问题。使高中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完成后每组安排一个代表上台表述,介绍本组观点,教师制定各种激励机制,评定总比分,激发高中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地理选修课程《大气污染以及治理》时,教师让高中生分组探讨大气污染给生态造成的危害,就如何处理问题进行探讨,安排小组代表发言,每组之间若有意见冲突,可就意见冲突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而更好地活跃地理教学氛围。

6.因材施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耗费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为高中生设计问题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状况制定恰当的学习方案,提出难度各异的问题。

7.教师解疑,总结评估

教师是学生发展阶段的领路人,若没有教师,只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通常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关系着学生学习途径的准确性,关系着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致性。在问题式教学法下,高中生已从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掌握了一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疑惑。但是,还有许多是学生自身不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先对每组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其中很难的问题,给出科学、简洁的解答,优化问题式教学法的不足,引导高中生找出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

综上所述,把问题式教学法引进高中地理课堂中,问题创建要充满吸引力,难度不能过大,防止抽象性,设计与提问均具备启发性,需可以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其地理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坚持高中地理学科标准的主导性、注重情景问题的载体性、体现高中生的主体性、重视发展与评估的过程性、确定教师的主导性”,如此方可突出情景教学的实质,完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教学课堂高中地理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