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情”与“趣”,引导初中化学教学

2020-05-11赵亮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赵亮

[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情”与“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氛围、注重教学导入、加强师生互动、联系生活经验、关注实验操作、考虑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64-02

初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时期,也是能够高效激发并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在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化学教学方法让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成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普遍印象,也让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传统化学教学的印象与真正的化学学习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课堂氛围、趣化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介绍以下几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习乐趣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紧张心理

学习心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否保持高效学习状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降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紧张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严师”的内涵,做到“严苛有度,严苛适时”。其次,教师要学会用一些能够拉近师生距离的语句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最后,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从而从主观思想上产生深入进行化学学习的意愿。比如在教学《代代相传的生命》一章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印象中的生命的由来”这一话题,主动加入各个小组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讨论后,笔者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在点名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喊出学生的全名,而是选择使用类似亲近的朋友之间的称呼,然后,会给每一名上台分享的学生掌声鼓励。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将原本严肃的课堂转变成朋友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进行化学知识学习。而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能够收获更多师生友情,学生也能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

二、注重课堂教学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有趣的课堂导人是能够使学生对整堂课产生兴趣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组织化学教学时要学会将教学趣味化,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导人部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整堂化学课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趣味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人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变化》一课时,笔者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备课时,笔者搜集了大量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物质变化前后状态的图片,并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同时,笔者搜集了水逐渐冻结成冰、钠的燃烧过程等视频资源。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提前准备的图片以及视频,提出了“你还见过哪些前后状态不一样的物质变化?这些变化和图片中的哪个变化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回答,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提前预习的准备下正确分辨化学和物理变化,也能够进行正确举例。

笔者通过添加物质变化视频与图片的教学方法,顺利引入“物质变化”这一教学主题,并借助问题活跃、调动了学生思维。由此可见,课堂引入环节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打造平等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有很大的关联性,许多学生存在因为讨厌教师而厌烦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请”“谢谢”等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尊重,真正体会到“以生为本”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课后,教师要主动联系学生并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会利用课下的时间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近期学习以及交际的状况。如果学生主动向笔者倾诉,笔者会积极地予以反馈,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笔者考虑到学生青春期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心理,通过定期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学生会在内心深处认可与教师之间建立的平等友谊关系,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学习兴趣也得以日渐提高。

四、教学联系生活经验,引导产生心理共鸣

从原因上分析,学生对学习产生的态度主要受到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在主观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无用”这种想法,认为课程安排中所学习的内容偏离实际生活,可用性不强。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情”与“趣”,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内容时,笔者利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知识点。同时,笔者以碳酸饮料为例,解释了CO2+H2O=H2CO3这一化学方程式。在讲解时,笔者将没有开封的可乐瓶进行摇晃并瞬间打开瓶盖,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喷出、瓶内压力得以释放的现象。最后,笔者提出了“主动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二氧化碳的应用,都是应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生活。

学生通过这种把实际生活融入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能够逐渐改变对学习的看法。同时,学生会将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匹配,逐渐形成一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关注化学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化学

由于教学的局限性,原本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学习趣味的实验操作成为许多学生一直向往却无法实现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弥补学生的缺憾,积极协调解决这一教学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实验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验机会。笔者尽量带领学生到实验教室开展实验课。因此在每一次实验课前,笔者都会提前核查实验工具和材料的数量。如果数量不足,笔者会抓紧时间向后勤部申请购买实验材料。如果最终还是没能实现人人都可进行实验操作,那么笔者会合理分配实验资源,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中,感受操作化学实验的乐趣和魅力。同时,笔者会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询问学生对操作的感受,依据学生的实验感受对教学進行调整,让学生更满意。

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化学实验操作的乐趣,又能让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让实验课成为一种能够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情”与“趣”的有效方法。

六、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现针对高效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统一教学”的问题,即教师忽略学生对学习理解、掌握的进度。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产生了教师只是一味考虑优等生、一味追求教学进度而无视学困生的想法,对化学学习容易厌烦。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采用“三问式”授课法,即中等难度以上的知识点讲授结束后询问学生三遍是否理解。如果有五个以上学生没理解,笔者会再次讲解知识点;如果有五个以下学生没理解,笔者会在课下对不理解的学生进行辅导,直至他们真正掌握知识点。同时,笔者还组建了学习小组,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利用优等生的优势带动学困生提升,逐渐缩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以提升。除此之外,笔者课堂上增加了提问学困生的次数,以此避免部分学困生因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低效或无效学习的问题。

针对性精准教学让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得到保障,教师因人而异、顾全大局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当学生逐渐学会主动学习时,化学学习的“情”与“趣”也就形成了。

综上所述,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人手。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教学,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优劣势进行分析并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始终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总而言之,“情”与“趣”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对化学教学的最佳反馈。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