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历史试题命制的若干思考

2020-05-11陈国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试题命制思考

陈国华

[摘要]为了应对高考,全国各地市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两次的模拟考,一般命题者都会在网上选题,也有部分教师会自己命制试题,但是,要命制出一份符合现行高考要求的高质量的试题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了精心的素材准备,加上瞬间的命题灵感,才能命制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

[关键词]历史高考;试题命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22-03

在鹰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看到笔者就说这次的历史题目好难。笔者觉得很奇怪,现在的历史题目都不会很难,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午拿到试卷,笔者细细地把整份试题做完之后,便开始理解学生为什么说“好难”了。这反映出很多教师在命制高考模拟试题的时候走人了一个误区,以为题目越难越好,事实上,这与高考试题命制的理念是相背离的。那么怎样才能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呢?结合这次模拟考的试题分析,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客观题部分的特点分析

从这次模拟考客观题命制的特点来看,命题教师对高考试题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能模仿高考试题的命题风格去命制试题,但是有些试题与高考的试题风格有一定的差距的。

1.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从以上本次考试知识点分布与高考知识点一般分布情况对比来看,有些试题还是符合高考的考查要求的,比如24题、26题、27题、28题和30题,但是有些试题就与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有较大差距了,比如25题、29题、31题、32题、33题、34题和35题。有些时段方向集中考查,有些时段方向考查空白,先秦史连续考了24、25两题,而秦汉史的考查却是空白的。部分试题不是考查主干知识,晚清民国政治史、古希腊罗马史、新中国经济建设史、西方近代民主宪政史等高考热点没有考查到,而33题却考查了越南战争这样的冷点知识,这应该是大部分学生觉得难的主要原因。

2.试题的设问方式可圈可点

现在高考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比较简洁明了、指向明确,比如会采用“这表明、这反映、据此可知、这说明”这样几种主要设问方式。之所以这样设问是因为现在的高考要求学生必须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寻找结论。本次考试第26题、30题、35题的设问还是符合高考的设问方式的,但是有些试题的设问就与高考有很大的不同了,如25题“该千古国骂事件后续应该是”、27题“说法错误的是”、28题“直接原因是”、29题“不正确的是”、31题“主要意义在于”、32题“主要是因为”等设问,严格意义上与高考试题的设问要求不符,这也是学生得分较低的一个原因。

3.没有回避热点,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方向性的考察

高考试题从来不回避热点,有直接考查的,也有间接考查的。像2018年高考第33题就直接考查馬克思主义(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和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第41题考查乡村治理(国家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等热点问题。本次考试第30题考查五四运动这一热点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没有回避热点,但是笔者觉得考查的深度不够,只考查了五四运动时期文化思想的一种状态,这是比较表象的考查。考查五四运动,可以以习主席2019年4月19日的讲话作为命题的方向,捋清五四运动前后思想的变迁历程。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试题难度较大

本次考试的难度系数达到0.43,这是很大的难度系数了(大部分学生客观题的得分在8-20分之间)。近5年高考的整体难度都不大,基本维持在0.57,2018年难度较小,在0.63-0.65之间。所以相对于近几年的高考来讲,0.43的难度系数实在是太大了,对于处于二轮复习阶段的考生来讲,这么大难度的模拟考试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甚至有些学生会怀疑自己的复习是不是出了什么大问题,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不是有效。这不利于我们后期仅有的40来天的复习工作开展和学生的复习心态。模拟试题应该以高考试题为参照标准,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命制技巧、难度系数都应该与近些年的高考一般试题相接近。

二、主观题部分的特点分析

总体上看,笔者觉得这次考试主观题的设计还是不错的,基本上体现了高考的考查要求和命题风格。大部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在30-35分之间。

41题,以“常平仓”问题为设计主线,体现了高考主观题命制的基本要求,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也符合主观题的高考能力考查要求,即“材料概括能力和结合知识的分析能力”。

42题,就显得中规中矩了。“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证”的设问显得有些常规。其实42题是高考命题的实验田,命题教师可以在这一题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命制出完全不一样的试题来。

45题(改革题),关注了清朝康熙年间的历法改革。2018年高考就考了汉武帝的历法改革,命题教师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命制改革试题,不一定从历法改革这一角度,这样会限制了自己的思维。

三、对于历史试题的命制启示

要命制出一份高质量的历史高考模拟试题,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和准备,也需要抓住瞬时的灵感。大体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度把提高考试题命制的理论动向和价值取向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历史科要求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是高考命题的总纲要求,所有的试题必须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一切不符合上述大纲考查要求的试题都是废题,对学生的备考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有害。所以试题命制不能凭我们自己的主观想象、主观臆断,必须要遵循命题的基本原则,《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就是我们命题的总纲。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因为考试大纲的变化往往预示着该年高考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和调整。在《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后颁布的《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实际上是对《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中的的详解,《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会对《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中的每个考试要求进行详细的解读和举例。《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的这句话命题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命题之前,命题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这两份重要的考试文件,这样才不会偏离高考的命题方向,才能命制出和高考试题相接近的有效试题来。

2.深度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全面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

考试中心每年有3套卷,即全国1、2、3卷,加上海南卷(海南卷是委托考试中心全国卷的原班人马命制的),每年的这4套卷就是我们研究高考试题的模板,应细细体会其中的命题特色、设问技巧、选项设置方法以及主干知识考查方向等。认真研究过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试题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高考试题的命题风格。现在的高考模式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新高考即将登场,所以在最后的这几年,高考试题一定会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其命题风格将会延续到新高考登场。在我们熟悉了历史高考的试题命制特点和风格后,我们就可以尝試命制试题了。

3.精心编制试题命制双向细目表,把控整套试卷的良好数据指标

所谓试题命制双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命制试题规划表)。最常用的试题命制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重中之重),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反映教材内容,另一个维度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这样就可以精确到每一题要考查的主干知识点、学生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多大的难度和多高的信度都能提前一一设计好,因此就能科学地把控整套试题的质量了。

4.具体命制试题过程中要精心选取素材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的“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就是说试题命制不用拘泥于课本,可运用新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教师可根据先前制定的双向细目表,按照要考查的主干知识点去选取新的素材。选取的素材应具有权威性和信度,一般选取这一方面的权威学者的最新著述,来源有专著、论文、期刊等。现在处于网络时代,资讯很发达,找材料的难度不大,关键命题者要进行仔细的品读和选取。

5.试题初稿命制好后要有做题过程。查找试题的漏洞,以完善试题

在试题初稿成型后,可找几个人去做,因为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能发现试题中的漏洞,特别是客观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主观题中的选项设置等有没有科学性的错误或模棱两可的话语。如发现有以上问题,就立刻改正。

6.长期积累命题的灵感

命题需要瞬时的灵感,因此教师平时要积累这方面的灵感。一位曾经参与高考命题的老师说,很多题目就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突然有了灵感而命制出来的,有些试题甚至成了若干年来的经典试题。

四、结语

通过对鹰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进行分析以及笔者对于历史试题命制问题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对我们平时的命题工作有所启发,提高我们的命题质量,更能对处于紧张复习中的莘莘学子有一定的帮助,以期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成绩。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试题命制思考
引领真实阅读 丰厚语文积淀
从一道数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方法
居高临下不如用心其中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加强试题实证意识 提高命制和解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