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析

2020-05-10关维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

关维洁

[摘           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经过历史检验的有效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这不仅对目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更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深入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14-0200-02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经济模式,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参与配置市场生产要素,提升了物质生产力。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经过历史检验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这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惯用的教学方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有效指导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与“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远程交流、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不仅促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生动,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更具亲和力,加深课堂呈现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重新焕发教育活力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然局限于教科书中规定的硬性学习任务,选材有限,教学内容也具有局限性。然而,高校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涉猎的信息十分丰富,从而导致课堂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机械,毫无生趣,固定的教学场所以及教学方式都十分局限。高校大学生很难在单一的课堂里产生共鸣,无法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深刻,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对一些计算机媒体设备不会使用,网络教学技能需要提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有更大的期待,更高的要求,这是一次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具有活力,提供了各种教学媒介以及载体,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重新焕发教育活力的机遇。“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资源丰富,网络平台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分类全面并且细致,可以及时获得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学媒介以及载体形式多样。“互联网+”环境是开放的,可以通过线上授课,视频学习,网络交流等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互联网中各种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整合,有利于跨地区、跨区域让名校老师进行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对问题进行探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重新焕发教育活力的机遇。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提升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自身的网络技能素养。

1.提升“互联网+”思维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互联网平台是信息高速传播的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有活力,提供了各种教学媒介以及载体。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思维能力的具体运用,并不仅是使用电脑这么简单,也并不是采用了网络载体就是运用了“互联网+”的思维。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各种教学媒介以及载体,充分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从而实现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在历练中萃取教育精华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能力。

2.加强“互联网+”网络技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将“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运用到教学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教学实操软件,更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以及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甚至需要学习视频影音等多媒体的制作和运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更要提升自身的网络技能素养。

(二)实现方法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拓展教学形式,加强网络载体的建设,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1.拓展教学形式,推动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机械,毫无生趣,固定的教学场所以及教学方式都十分有局限性。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很难在单一的课堂里产生共鸣,无法实现教学效果。而互联网+”环境是开放的,可以通过线上授课,视频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突破高校教学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网络教学一体化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率,而且网络元素的运用,拓展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推动在教育方法层面的创新。

2.加强网络载体的建设,为方法创新提供条件

在“互联网+”时代下,搭建强网络载体,可以开设专家讲座以及名师课堂,充分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广泛及时传播。同时,网络交流平台的运用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整合,有利于跨地区、跨区域名校老师间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之间问题的探讨。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经济模式,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参与配置市场生产要素,提升了物质生产力。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重新焕发教育活力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通过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能力以及加强自身的网络技能素养,进而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不断拓展教学形式,加强网络载体的建设,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冯永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1):74-76.

[2]秦亚杰.“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93-95.

[3]李影,胡孝忠,王孙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6):104-105,108.

[4]曾婧.“互联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77.

[5]王鸣.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237-238.

[6]孙晓涵.“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19(10):124.

[7]董禹辛,刘希宁,李政.“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7):2.

[8]陈尧嘉,刘俊.“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途径[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4):94-96.

[9]孙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構建[J].智库时代,2019(29):131,142.

[10]戴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28-29.

[11]刘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9.

[12]刘舒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文教资料,2019(9):154-155,186.

[13]孟晨,刘磊,钱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J].学理论,2019(3):168-169.

[14]李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0):91-93.

[15]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1-52,5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