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及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的调查及现状分析

2020-05-10林石凤苏丹燕杨夏燕郑木丽邓懿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认知度心理

林石凤 苏丹燕 杨夏燕 郑木丽 邓懿艳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广西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和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大学生、教育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希望对我国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产生一定影响。

[关    键   词]  生命教育;大学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08-02

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对此,我们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生命教育认知度和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情况。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

此次调查共涵盖广西6个市区,分别为南宁、桂林、柳州、百色、钦州、梧州,调查高校共16所,其中南宁7所,桂林4所,柳州2所,百色、钦州和梧州各1所,调查的高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百色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梧州学院、广西科技大学。调查内容主要从大学生生活状况、压力来源、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了解生命教育的途径及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立、教育情况来开展。在调查中,借助便捷的网络通讯和大学生对手机、电脑的高使用率,我们采取线上调查问卷为主、线下填写问卷为辅的方式,并规定一人只能填写一次,且为匿名填写,这样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确保了个人看法能充分表达。此次调查中,累计收到问卷1036份,其中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0.0%。

二、调查结果

(一)广西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度

据调查结果(图1),过半的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不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问卷中,无论是开门见山式调查,还是通过其他问题折射,都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不高。

(二)生命教育课程的普及度

据调查结果(图2),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不高,较多学校未开设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知识多是在其他课程涉及。

三、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方面

对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不高的结果,我们从大学生、家庭及社会、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

(1)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不够,缺乏激情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缺乏对人生的规划。在我们调查中,常常思考生命意义的只有247人,占比26%;偶尔思考的有610人,占比65%;有76人,8%几乎没有思考过。部分大学生生活态度偏“佛系”(佛系为当下流行词,意为无欲无求、不悲不喜的生活态度),甚至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心理。问卷“你觉得自己的生活状况怎么样”中,493人,即53%的大學生觉得平平淡淡;58人,即6%觉得单调无聊;49人,即5%觉得郁闷窒息;只有333人,即36%觉得欢乐充实。在生活满意度调查中,427人,46%生活满意度为一般般;380人,41%满意度为比较满意;57人,6%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仅有69人,7%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一个人如若对生命意义未认真思考过,未曾想为生命创造价值,没有激情,自然会觉得生活平淡。

(2)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且缺乏对自身生命的重视

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还未真正拥有成熟的心理行为。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未达到“非常好”的状态,很多都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更有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不好”。在“你觉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中,觉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的有467人,占比50.05%;觉得承受能力一般般的有290人,占比31.08%;觉得承受能力不好的有49人,占比5.25%;觉得承受能力非常不好的有12人,占比1.29%;只有115人,12.33%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好。

此外,大部分学生觉得校园漠视生命现象是存在的。在“你觉得校园漠视生命现象普遍存在吗”中,有426人,46%觉得偶尔发生;342人,37%觉得较少发生;90人,9%觉得非常普遍;仅有75人,8%觉得没有发生。“较少发生”“偶尔发生”“非常普遍”都说明了校园漠视生命现象的真实存在。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缺乏重视。

2.家庭及社会

家庭及社会压力大对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低有重要联系。在调查影响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中,自己的性格、社会现象、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这几个因素位列前茅:问卷中245人,26%选择了父母及家庭的影响;198人,21%选择了社会现象;42人,5%选择了学校的教育;其余448人,48%选择了自己的性格。而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受家庭的影响[1]。

在调查大学生压力来源时,排名前四的有学业、就业压力大、经济压力大、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死亡避讳的氛围及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的歧视,使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从而间接影响其对生命的态度。

3.学校

学校是教人、育人的场所,其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生命教育认知度有很大影响。在调查大学生了解生命教育的途径中,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了解的只有8.15%的比例。这说明学校在生命教育教授和课程开设方面严重缺失。

(二)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方面

针对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不高,较多学校未开设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的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很多学校未开设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知识多是在其他课程涉及,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另外,相对于缺乏教学设备、师资等条件,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度不够也是其普及度低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较多学校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关于生命教育很少提及,也存在部分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代替生命教育课程的现象。在“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中,303人,32%认为没有;仅有179人,14%的大学生认为有。问卷中,关于“是否对生命教育有了解”,只有4%的人回答非常了解,59%的人回答了解一点。

四、对策

郑晓江认为,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处理来自生命和生活的紧张感,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树立起生活的正确态度,去追寻生命的更大价值与意义,最终可以超越生命[2]。而笔者是这样理解的,生命教育于我们而言涉及精神、心理层面,要保护好这两方面就须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思考。由以上分析得出,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认知度和课程普及度的工作,让更多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有一个提升,让更多高校可以普及生命教育。

(一)个人层面

马克思说过思考是一切的来源,作为大学生,应学会独立、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规划自己的人生,为生命创造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2019年是5G元年,以后也是信息化时代,发表观点都会有人评论,评论有好有坏,这就需要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承受。

(二)家庭层面

家庭应减少对大学生的期望,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和决定,给他们独立发挥的空间,应从小给大学生输入正确的生死观。有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就会对死亡有阶段性的认知,从认为死亡是短暂分离,到认为有人永远不会死亡,最后形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层面,大学生都是从小孩成长而来的,因此家庭进行生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首先家长自身要熟悉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给孩子讲授生命教育的知识;在解释死亡时,应以适当的方式正面向孩子说明,不遮掩隐瞒;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三)社会层面

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不少,但缺乏前瞻性、探索性,相关研究使用结果性不强,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认知度,社会必然是最重要的层面[3]。如社会都不关注这个问题,那么任何方法都难以奏效。

1.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政府应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生命教育体系,如将生命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课程;增设心理机构;加大生命教育的宣传,让人们对生命教育有普遍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改善社会避讳死亡的氛围及错误的传统生命观[4],减少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的歧视;针对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式、场所、设施等方面不明了的情况,政府应做出规定并加以扶持。

2.学校开设系统完整的课程及设立相关机构

学校开设课程不应只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课上课下相结合,如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5],还可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相关社团活动。

设立相关机构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心理记录方面。健全的师资力量是课程开展的前提,学校应高度重视,培养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学生成长心理记录方面,可建立生命教育办公室,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场所。还可对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内容除成绩外,可加入学生在校各阶段的生活、心理等方面情况。如有条件,学校可与家庭联合,使档案记录更全面。

以上三个层面都是相互影响的,故应做好每一层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广西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度及生命教育课程普及度均不高,其与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不够、缺乏激情、心理承受能力弱有关,也和家庭社会压力大、学校课程及教育设施不够有关。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分别从大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大学生应学会独立、主动思考生命意义,为生命创造价值;家庭应降低对大学生的期望,从小培养正确的生死观;社会方面,在保持经济发展稳定的前提下,政府应重视对生命教育的扶持;学校方面,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加大师资和课程等的投入,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波.不同背景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5(18):178-179.

[2]许建华,张钧莉,李金双.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7):159-160.

[3]关玉红.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J].青年时代,2019(22):136-137.

[4]姜彩霞,王牧华.浅析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缺失与重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13-15.

[5]朱芳.我國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14-1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认知度心理
护士对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心理小测试
浅谈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感受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心理小测试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