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高职-本科多元化分段培养模式

2020-05-10钱保俐周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分段教育部试点

钱保俐 周峰

[摘           要]  通过对近年来出台的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相關政策、培养类型、计划培养数、试点项目数的统计,全面分析各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更好地、畅通有效地实施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中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01-03

一、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相关政策

继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之后,2011年教育部又下达《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要求由2002年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1]转变成“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型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硕士培养制度”。[2][3]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教育部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开启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试点。

2014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同年江苏省省政府下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2015年教育部又出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制、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

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既为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之间的学历层次屏障壁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提供了政策指导,解决了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升级转型的产业结构对高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矛盾,拓宽了职业技术人才进修提升的通道,为职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类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江苏省从2012年至今,每年都组织申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并且对试点范围、试点类型、试点条件(包含专业要求、合作规模、入学条件、课程衔接、转段要求)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江苏省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类型主要有普通专转本和分段培养模式。

(一)普通专转本模式

普通专转本分为三年制专转本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三年制专转本指在高职就读3年,获得专科毕业证书。通过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进入全日制统招本科继续学习2年,毕业之后取得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的培养模式[4]。五年制专转本指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进行五年一贯制的培养,即“初中起点大专教育”的高职应届毕业生,获得全日制专科证书,修业年限注明“五年一贯制”字样。再通过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进入全日制统招本科继续学习2年,毕业之后取得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的培养模式[5]。

(二)分段培养模式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通过转段资格考试审核和转段考试测评,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4年,毕业之后取得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的培养模式。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培养方案,完成人才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5年制高职称之为“5+2”)分段培养,指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通过转段考试测评,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毕业之后取得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的培养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中职与开放大学本科分段培养等模式。

三、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数据统计

(一)普通专转本招生计划数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下达的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专业计划数可知,每年普通专转本“3+2”计划招生数按照本省当年专科毕业生人数的5%下达,从2012年12495人至2019年15955人,其中2014年计划招生数最少为12010人(见表1)。从总体来看,计划招生人数呈缓慢增长状态,但实质招生计划数比例并未增长。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是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发的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工作通知要求,根据各校申报情况而制定招生计划人数。从2012年计划招生数2250人到2019年的3080人,8年来招生计划数缓慢增长,相对稳定。

由表1和曲线图不难看出,8年来普通专转本的招生计划数趋于稳定,并没有波动。这是稳定的由高职步入统招本科的升学途径之一。

(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数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每年公布的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和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分段)培养项目统计,2012年至2019年的8年间中职-本科“3+4”试点项目数由2012年开启年的5项开始,前4年迅速发展上升,2015年达到峰值106项,之后又逐年开始缓慢下降,直到2019年的62项(详见表2)。

高职-本科“3+2”(含“5+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从2012年的19项,逐年上升,到2018年项目数达到110项。2019年项目数有所回落,只有90项(详见表2)。

高职-本科联合培养“4+0”项目由2012年初始的2项一直呈缓慢增长状态,2019年增至27项,是在这3种分段培养模式中唯一一直呈增长态势的(详见表2)。

分别从3种分段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数所占项目总数百分比来看(下图),高职-本科“3+2”模式项目数占比高,除2014年和2015年略低于中职-本科“3+4”项目数占比,其他均高于其他两项,同时由百分数占比来看高职-本科“3+2”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4+0”模式都是总体上升的,而中职-本科“3+4”总体呈下降趋势。

以上数据表明:普通专转本是稳定由高职跨向本科的通道。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中高职-本科“3+2”是最受青睐和稳定发展的上升渠道,高职-本科联合培养“4+0”模式虽逐年上升,但占比依旧有限,而中职-本科“3+4”模式呈现发展颓势。这也从侧面说明这种模式分段培养还不够成熟。

四、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普通专转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普通专转本的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完全独立的,具有前后段教育的专业仅仅是相近的,前后课程体系不衔接的共性。

普通专转本“3+2”的学生是经过高考锤炼,并通过专转本选拔考试的,本身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但也由于他们本身在高职期间就是班级里的佼佼者,自我学业规划明确,功利性较强。往往以本科为跳板,目标直取研究生[6]。加之本科阶段时间短,学业重,造成他们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忽视与考研无关课程的学习,变成典型的应试教育代表,团队协作意识薄弱。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学生虽经过专转本考试选拔,但他们是初中起点,没有经过高考历练,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专业知识难度大[7]。他们大多数的目标是取得本科学历,没有继续深造的期望,考研率低下。

(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省教育厅明确要求由本科院校牵头,协同中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共同做好一体化培养方案、核心课课程标准、转段升学方案等。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衔接、企业参与度不高[8]、项目监管力度不够、偏重形式主义、培养目标达成度不高等问题。除此共性之外,各类试点项目还存在个性问题。

中职-本科“3+4”试点项目的学生,由于没有经过高考,直接由初中进入中职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差,加之中职和本科教育跨度较大,课程难度系数、教学方式变化,造成学习困难,自卑心理严重。虽沿袭了初中的乖顺、听话品质,但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但这批学生却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向往与好奇,对参加各类社团和班级活动充满激情。中职院校对该培养模式热情比较高,而本科院校对这种生源质量不好,且占有招生指标的模式并不热心,积极性不够。

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学生和普通专转本“3+2”的学生类似,都是经过高考打磨,本身文化基础知识尚可的学生。并且这类学生的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一体的,前后段课程一定程度上是承上启下,衔接过渡的[9]。因此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学习相对于普通专转本和中职-本科“3+4”的学生更轻松。但是他们几乎是整班转段,所以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

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试点项目目前占比较少,也没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参考。他们是由本科院校制定、审核培养方案,由其指导督查,在高职院校由高职院校全程实施。如何平衡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问题凸显。

五、应对策略与总结

不管是陆续发布的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规划,还是时代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升学壁垒,都势在必行。那么面对百花齐放的培养模式,如何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根据不同培养模式的生源特点制定总体培养目标,依据同一培养模式中不同群体需求,采取分项目标培养的方式,有的放矢[10]。其次,制定与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防止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各行其道,形衔而实不接,不能发挥各自所长。再次,研制相适应的承前启后的课程体系和配套的多元化考核方案。随着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学生学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显得尤为重要,与此相对应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也至关重要。然后,要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共享,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最后,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保障体系、巡查体系和完备的质量反馈机制,确保试点项目畅通有效地运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总之,如何更好地实现中高职-本科的衔接培养,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与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中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期待在各部门团结协作下,掀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755.htm.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109/t20110919_454582_ 2.html.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110/ t20111019_458782_2.html.

[4]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9/6/28/art_58320_8424525.html.

[5]郭彬,徐肇杰,吳朝军.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 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12-16.

[6]沙飞.独立学院专转本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32):141-142.

[7]黄良永,佘少华.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5):75-78.

[8]孙惠娟.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之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7(12):112-114.

[9]王建华,王志华,周杰,等.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26):19-23.

[10]孙卫东,宋砚清.高职生源类型和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与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7(5):98-10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分段教育部试点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
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