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介环境下“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

2020-05-10王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社交大学生

王倩

[摘           要]  深受互联网社交的影响,“00后”大学生语言和行为与非“0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反差。日常社交虚拟化、网络获取便捷化等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00后”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基于网络媒介给“00后”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总结分析“00后”的网络行为特征,提出教育管理的新方法。

[关    键   词]  “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70-02

自2018年9月起,“00后”进入全国各大高校成为大一新生。这些千禧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深受互联网的影响,网络对于他们就像空气,是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网络行为对“00后”大学生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方式遭到了冲击,旧的教育管理方式不足以与“00后”大学生相匹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

一、“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观察“00后”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环境下成长的现状,发现网络给“00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人际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本研究针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使用习惯的调查,共有307名学生参与调查,回收302份有效问卷。

(一)“0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受网络获取便捷化的影响,网络的平民化、多元化、开放性对“00后”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相较于“90后”大学生而言,“00后”学生每天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的时间更长。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的“00后”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5小时以上者占40.1%,而参与调查的“90后”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5小时以上者占17.2%。因为网络的普及,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出现沉迷游戏、逃课、精神萎靡的情况,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难题。

(二)“0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占的比重也在教育过程中有所增加[2]。通过对“0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研究,网络用途使用时长排序依次为:社交>学习>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其中社交和学习使用时长相差较小。此外,“00后”大学生普遍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微博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成为“大V”,通过抖音、哔哩哔哩、斗鱼等短视频软件表达自己的喜好、打赏网络主播等。他们对于网络喜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也会很快转移喜好。

(三)“00后”大學生网络社交常态

“00后”大学生因独生子女占比大,他们更多的将社交需求付诸网络实现。相较于真实空间,网络上的虚拟空间所发生的行为约束力较低,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大。根据参与调查的302名“00后”大学生的数据显示,超过55%的被调查者QQ或微信好友达到300人以上,超过40%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聊天比面对面交谈更容易被接受。在《“00后”画像报告》的统计中,约69%的“00后”根据不同群体的喜好展现不一样的自己,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四)“00后”大学生网络价值取向

尤其是在时代发展的催生下,网络主播应运而生,甚至成为部分“00后”梦想的职业。不同年龄层的价值取向、就业观因为网络的普及发生着改变。“70后”追求铁饭碗,“80后”追求物质保障,90后追求自身发展,“00后”追求“开心就好”。一项网络调查显示“00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网络主播占54%,游戏测评师、Cosplayer共占15%。自媒体的新兴更是将网络媒体平民化,门槛低易操作,通过平台简单注册即可实现自媒体创建。正是由于自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约束力低,加之互联网飞快的传播速度,导致真实性的缺失,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对于刚成年的“00后”来说,不易分辨,影响价值取向。

二、“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00后”大学生的网络世界里充斥着“我太难了”等网络流行语,吐槽几乎是当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常态。表面上看,吐槽是宣泄不满,本质上是大学生抒发自身与外界的冲突。通过调查,“00后”大学生坚持自我价值,时常在自我价值和主流价值的问题上敢于表达,有新奇的看法。从日常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考虑问题经常从自我角度出发,与非“00后”相集体观念较差,此种现象与“00后”生长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社交虚拟化有密切关系。

(二)“00后”大学生自我防范和明辨是非能力有限

信息泄露事件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冲击。电信诈骗案件在高校内频发,它依托于网络,又因大学生自我防范和明辨是非能力不足导致高发。一些大学生因为信息泄露上当受骗,刷单、中奖诈骗、QQ盗号诈骗等案件类型在大学生中很常见。“00后”大学生在需要帮助时,也习惯于求助于网络,极易成为诈骗犯的目标。“00后”大学生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自觉成熟不依赖别人,但有时行为也不独立;喜欢自由,自尊心强,但又做不到对自己负责;渴望被接纳、被肯定,但又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多面示人。由于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网络自我防范和明辨是非能力有限。

(三)“00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获取的便捷化、网络信息迭代速度快、日常社交虚拟化等互联网特性,“00后”大学生的生活被网络改变着。例如: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上,耽误学习和休息;对网络内容缺乏自我思考,听之任之,抱有从众心态;道德意识淡薄,在网络上匿名攻击他人,约束力低。至此,造谣、恶意抨击等可能出现的不道德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悄然发生。另一方面站在受害者角度,“00后”大学生被欺骗、欺诈较为多见,不清楚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不注意收集有效证据,导致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三、“00后”大学生网络教育管理实施策略

对“00后”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管理,要依据“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也要结合新时代国家需要和对大学生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

(一)提高重视,利用网络双刃剑

“00后”大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展现自我,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拓宽了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QQ签名、QQ空间、微信朋友圈甚至支付宝已成为“00后”学生的网络社交工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浏览内容掌握学生动态;另一方面网络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通过虚拟网络快速准确获取学生信息,如何将教育管理通过网络得以实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无法正确地将网络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开展,则无法避免面对“00后”大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教育工作者如果想走进视网络为空气的“00后”的内心世界,首先要抢占阵地,抓住话语权,努力适应“00后”的节奏,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主动出击,通过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在关键问题上发挥正向引领作用。

(二)强化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高校需要整合教育管理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要素,挖掘契合点,建设工作队伍,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的四级管理体制,把网络教育管理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二是针对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为成员搭建发展平台,创造发展空间;三是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管理体系,对网络舆论事件、网络突发事件等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处置。

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中的重点环节。强化教育,规范“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网络素养,是保障其网络安全的关键。各高校首先要建立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守则,制定相关惩罚措施,如限制网络使用时间、网络失范行为惩处等;其次要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共同引导,任课教师在第一课堂中正确引导、宣传,并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减少网络使用;第三,利用真实案例开展有效的网络安全讲座,用鲜活的例子为“00后”大学生敲响警钟,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约束自身网络言行。

(三)创新方法,教育网络相结合

教育管理与网络的良好结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而网络的教育管理要以内容为核心,才能真正入脑入心。网络教育的内容没有吸引力,相当于“失语”“失声”“失众”,很有可能被边缘化[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若要进行内容创新,就要瞄準“0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网络游戏、网络用语等网络元素也已经被部分老师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中。通过网络游戏、网络用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从多角度挖掘其中优势,把教育管理的内容巧妙地注入“00后”大学生常用APP中。根据“00后”大学生的喜好,将微博、抖音等新素材加入授课内容中,增加学生课堂兴趣点。部分高校辅导员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就热点问题和重要时间节点发声,通过网络用不同文体甚至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邓秀华,杨玲.立德树人视域下“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9(23):199-200.

[2]洪流.“互联网+”背景下“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微[J].南方农机,2019,50(2):129,224.

[3]牛宇飞.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00后”大学生为例[J].高教学刊,2019(09):173-175.

[4]吴旭丹.“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9(3):195-196.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社交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