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05-10王柏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政治学价值观核心

[摘           要]  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渗透理念以及所采纳的几种渗透方式。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政治学;渗透理念;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5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有机融合为一体。当下高等学校重视发挥思政课教学显性德育的同时,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之中的课程隐性思政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国际政治学课程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独特的育人优势。因此,国际政治学的德育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国际政治基本理论之机,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智慧融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之中,进一步强化中国道路乃至中国方案在解决世界复杂性问题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只有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才能逐渐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使其产生真正的价值认同。因此,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为了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具体践行的目的,其前提就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并正在为世界所认同。

(一)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政理论的高度认同感

如何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和现代国政思想的高度认同感?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科学、巧妙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内容。为此,在国际政治学教学的内容设计上,我们逐渐打破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学中以现实主义范式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特权,而以中国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丰富国际政治理论体系,并以中国式理论表达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思政话语体系,突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理论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由此实现课程教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在方法设计上,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案例分析式、情境模拟式、启发式和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章节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的生动剖析和阐释,激发大学生对国政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国政理论的高度认同感。

(二)能够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国际主义责任观的高度契合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確将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使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课程教学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要永远心系祖国和情系人民,并具有勇于奉献社会的精神。[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塑造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使其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突破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形成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时代观念,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情感与国际主义责任观的高度契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渗透的基本理念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政治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对目标的不尽追求。“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育人,做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的统一。”[2]

(一)要在国政理论的中国化内容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只有积极开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才能使课程教学的爱国主义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首先要明确国际政治学教学决不能使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充斥整个教学内容,还要做好中国本土国政理论与西方国政理论在解决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差异性及其各自作用影响上的教学设计,进一步突出中国国政理论在解决全球问题上的时代价值,由此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政治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无论思辨多么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都必须把人类和祖国的立场放在首位。[3]

(二)要在中国与西方国政理论的比较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采用比较法讲解中国与西方国政理论,突出中国国政理论的和谐与秩序观自古至今对于解决全球性难题的特殊功效,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于战争与和平等国际政治重大问题,如果一味地使用西方现实主义国家安全理论进行诠释,只会加剧国家间的冲突,但如果运用中国传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与西方国政理论不同的结论,这将会为实现国家间的双赢或共赢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中西国政理论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要在国政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国政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国际政治的贡献已逐渐被世界所认同。近年来,全球性复杂难题的解决需要中国政治理论智慧已成为世界共识,这更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加其文化自觉。西方国政理论在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可奈何,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中国传统安全智慧正在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已成为国际政治安全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内容。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价值贯穿于国际政治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国际政治学教学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渗透方法。

(一)情境模拟渗透法

情境模拟渗透法是指师生合作遴选与国政相关的模拟选题,并在教师指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模拟表演内容之中的一种渗透方式。具体说,就是把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大智慧融入所设计的情境表演之中,把中国元素和中国智慧与全球政治面临的某种严峻挑战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说明中国方案已成为解决世界性难题的选择。情境模拟渗透法能够使学生在策划选题、查阅资料、提炼观点、排练以及情境表演的各个环节中深刻感受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不断创新的政治智慧正在弥补西方国政理论的缺陷。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定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案例分析渗透法

案例分析渗透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经典的国政案例,或选取紧跟时代脉搏的动态的国政案例,分析案例中反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新时代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对解决当下国际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对动态案例的分析,要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某些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没有中国的参与,可能将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渗透法能够增强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政理论解决国际問题的自觉性。

(三)理论比较渗透法

理论比较渗透法是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西方国政理论比较的教学中,在中西方国政理论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作用的比较中,强化中国国政理论解决国际政治复杂问题的价值功效。理论比较渗透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渗透的重中之重,内容充实且有说服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1.在与传统安全观的比较中,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创新性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面临诸多挑战,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安全观、现实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全观在复杂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处理上陷入困境,而中国政府倡导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我们党新安全观和综合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的长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与丛林法则的比较中,合作共赢观更符合国家关系发展的新趋向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一贯追求的“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而中国从先秦政治文化蕴含的“和而不同”到今天的中国政府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和平本质的追求。西方世界的逻辑思维面对世界问题已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共赢的共同繁荣思想给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在与文明冲突论的比较中,文明共融论更利于世界的和谐与进步

以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大力倡导的“文明冲突论”强调文明间矛盾的不可协调性,这种固守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在有意制造国家间的冲突,而以“天下观”为特征的中国的世界秩序观注重文明间的和谐与共融。中国文明的内聚性与西方文明的扩张性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文明共融论不断促进了世界的和谐与进步,而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已成为世界冲突与战争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N].光明日报,2020-01-14(6).

[2]王柏松.国际政治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现代职业教育,2019(27):91.

[3]姜安.国际政治关系的历史逻辑与人文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政治学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