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当代艺术与时尚产品设计的关联

2020-05-09

艺术设计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跨界时尚

彭 红 何 丹

北京大学艺术史教授朱青生解释当代艺术:“不是简单的归纳为同时代的各种艺术,而是与传统经典的艺术相对而言的。”①当代艺术作品展现的是艺术家诚挚的情感能力,以及对社会、生命、宇宙等的个人感知,这种强烈情绪对大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代艺术相较于传统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设计师也不仅仅是为特权阶级服务,而是服务于更广泛的市场。当代艺术除在艺术展览、画廊、拍卖会上体现价值以外,部分当代艺术如何发挥潜在价值是值得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当代艺术涵盖内容广泛,对现代生活及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其象征意义,分析其时尚价值,进而对时尚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一、当代艺术的象征意义

当代艺术的形式、材料、技术、题材种类繁多,其作品充满震撼性、荒诞性、批判性、不合理性、通俗性、互动性、思考性、自我反省性、反思社会处境与生命意义等特性。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当代艺术的象征主义特征极其突出。本文从这些特性中分类列举几种象征意义,并用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加以说明。最终得出结论:一部分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不具有转化为商业的特质,其主要作用在于精神引领;一部分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具备商业潜质,可转化为经济资本。

当代艺术具有反战,反暴力精神的象征。瑞士当代艺术家贾科梅蒂(Giacometti)1947年的作品《有所指的男人》(图1),表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到处硝烟不断,人民处在动荡不安与死亡的恐惧中。残酷的战争让贾科梅蒂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状态,作品塑造的瘦长孤单的人物形象是贾科梅蒂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思考。细瘦干枯的人形,没有具体的面目特征,仅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他们没有名字,没有灵魂,只有枯槁的身体,像是被战火所烧焦,作品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无助。1960年《行走的男人I》是贾科梅蒂人形实验的巅峰之作,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谦逊及对人性的强大象征,它的粗糙、残破的表面,象征人类始终奋斗,永远追求。来自德国的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代表作品《占领》对纳粹进行讽刺,作品具有悲剧感、凄凉感、历史感,在《占领》系列作品中纳粹式军礼的姿势旨在强调:人类必须记住自己犯下的罪行,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基弗是位伟大的记录者,将纳粹遗存的建筑图像保留于世间,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的恶行,时刻警醒世人。这些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向观众表达战争和暴力的恐怖,以呼吁和平。从表现战争、暴力的当代艺术作品来看,其象征意义不具备转化商业资本的潜质。其主要作用是启迪思想,具有教化功能。

图1:《有所指的男人》,贾科梅蒂

图2:《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达明安·赫斯特

当代艺术具有哲学的象征意义。在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极具争议的代表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图2)中,艺术家使用甲醛将虎鲨保存在玻璃柜中向观众展示死亡,以此探讨在死亡面前生命的意义。死亡是哲学一直探讨的话题,而赫斯特的作品一向以“对死亡之于活的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主题进行创作。他曾表示厌恶死亡,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他使自己的作品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呈现方式,使观者对于死亡有一种更为直接的体验和感悟。赫斯特在死亡的意境中追求的是死亡与生命的价值构建,并诠释生命的终极意义。当代艺术家用作品表现对宇宙,世界,生命的追问与思考。这类艺术作品同样不具备转化商业资本的特质,其主要作用在于自我反省,反思社会处境与生命意义等。

当代艺术具有批判主义的象征,是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映。法裔美国籍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创作一系列名为《密室》的装置艺术作品,展现人类各种痛苦,如生理、精神、情感等。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1996年创作的《面具系列1996 No.6》,呈现出一种象征主义,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用虚伪的表情作为生存手段,批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两面性。创作者直面社会的冷漠以及社会人的可悲生存真相,剖析社会人在面对工作与生活时的差异性。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特点是暴起的眼球,沧桑且俗气的表情,这种极度夸张的变形隐喻现实社会中没有真我灵魂而只有一个虚假躯壳的人。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其狰狞恐怖的注视与观者进行交流,是对现实冷酷的揭示,对人性无情的批判。创作者用恐怖夸张的人物形象向观者展现真实的世界。批判主义的象征性作品多数是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反映,艺术家运用特有的符号使其作品充满震撼性、荒诞性、批判性。分析其象征意义,批判主义的艺术作品基本不具备转化商业资本的特质。

当代艺术具有贴近生活,关注人文的象征。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运用印刷技术将图形进行复制,平凡的形象大量重复出现,获取特殊的形式美,如1964年创作的《坎贝尔肉汤罐头》。作品题材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获得了大众普遍接受,沃霍尔善于以艺术家的敏锐视角捕捉流行符号,准确地从超负荷的宣传文化中把握美国社会和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东西。他经常使用媒介与绘画结合,通过大量重复母题元素,表达大众熟悉的形象符号。西裔与非裔混血的美国当代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看起来像即兴创作的作品,各种符号、文字放到画面上,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生活中的矛盾心理。美国化妆品品牌Urban Decay就曾推出印刷着巴斯奎特的作品限量版巴斯奎特系列唇膏与眼影盘,一经上市即刻售罄。

当代艺术从波普艺术开始,将商业与艺术“联姻”。波普艺术家试图在高雅与通俗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削弱艺术的精英属性并使之更接近大众生活,其作品具有通俗性、互动性、前卫性等特点,这类艺术作品具有很大的商业潜质。此外,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雕塑作品等无法直接转化为产品,但是其创新形式可以为时尚产品设计所用。

二、消费者对当代艺术的精神认同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更便捷地接收各方信息,审美呈现多维态势,对于“美”的态度更包容。在此情境下,艺术家拥有绝对的创作自由,消费者有绝对的审美自由。艺术家可以打破禁忌,创造艺术上的奇观,挑战人类的极限,从绝对的审美自由角度引导消费者对当代艺术产生认同感。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为当代艺术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提供多种可能,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碰撞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当前,各式各样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艺术场馆、商厦或其他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交互艺术、遥在艺术、数字艺术、生成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等等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兴艺术样式层出不穷。②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式天马行空,开放且多元化。这一局面足以引发消费者对当代艺术保持开放、自由的包容心态。当代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解放,他们强调对各种意识的追问和思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前卫性。因而,当代艺术具有挑战、批判、反叛、先锋、激进、前卫等特点。大众审美因此也出现自由、混杂、多元、无序等特性。当代艺术创作与大众审美达到前所未有的契合度。消费者崇尚前卫、互动、贴近生活,形式多变的艺术作品和时尚产品。受当代艺术影响的时尚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层需求。消费者在商业艺术中逐渐走向主导地位,并践行安迪·沃霍尔提出的“将来人人都将成为十五分钟的世界名人”③的理念,乐于将当代艺术作品转化的时尚产品随身携带或是进行二次创作。当代艺术影响时尚文化走向,消费者对当代艺术的追求除象征意义外,还伴随着追求创造力,品味和地位的趋势。当代艺术为消费者提供了审美理解的维度,关注并审视人类存在的现实,并为人类超越生活现实的理想提供参照。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新媒介和新技术的进步,艺术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拘泥于“拉奥孔”显然已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变局。消费文化、信息社会、网络和数字化的普及,尤其是视觉文化的崛起,重塑了艺术的地形图。④与传统艺术不同,当代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品是可以被大量重复的,具有拟像特征,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大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使消费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代艺术作品。消费者受当代艺术的熏陶和培养,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消费者对当代艺术与时尚跨界合作的产品进行追捧,从而印证出消费者对当代艺术的认同感。如1937年,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Dali)与意大利时尚设计师合作设计的“龙虾裙”。1965年伊夫 ·圣 ·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受到荷兰抽象主义画家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红黄蓝构图》影响,设计出“蒙德里安裙”。因受到艺术作品影响而设计的时尚产品,不仅带动产品消费,也为后来的艺术与时尚的跨界起到示范作用。

三、当代艺术与时尚领域的关系

在消费社会中,时尚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演变会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时代的演变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时尚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驱动消费的重大商业元素,能够创造出“大市场”的商业价值。在发展成熟的消费社会中,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消费选择通常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不再以获得社会成员广泛认同为目标,更多的是对自我认同和内在群体的追求。在此背景推动下,时尚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艺术是思想表达,它的生动性和全部奇妙在于其内涵仁者见仁,在于持续的具有创意的艺术形式革命,一劳永逸的观念从来都是它敌对的力量。⑤艺术家们前卫的创新能力能引发消费者积极尝试各种新事物、新概念和行为,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自由。当代艺术开启生活与艺术的对话,打破旧观念,将生活融入艺术,给生活带来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时尚流行是自然人性的仪式释放,是人性通过日常饮食、服装、住房和交通表达的对生活的强烈期待。艺术家不断创新,联系社会前沿文化来创作艺术作品,从而引领时尚文化,赋予时尚事物新的概念,从而影响时尚产品设计的变化与发展。经济作为纽带,将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当代艺术不仅仅只停留在博物馆、画廊、拍卖会上,也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有品。将当代艺术与商业相互联系,对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使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商店里欣赏到艺术作品。这不仅改变了艺术的原有属性,也极大地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经济资本已经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推动力,过去不少艺术家会忽视或否认创作目的在经济上的回报,认为追求经济利益会使作品毫无境界。但当代艺术家追求经济利益,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时尚品牌销售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商业平台,当代艺术能够传达产品的品牌精神、设计师的时尚理念、情感和时代特征。时尚产品以艺术品的名义出售,艺术家通过与时尚产业跨界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作品的声誉,跨界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也是商业与艺术发展的双赢和成功模式。

当代艺术引领消费者的审美走向,消费者对当代艺术产生认同感,当代艺术与时尚领域进行跨界,将时尚与艺术相融合的时尚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进而产生经济价值。受当代艺术影响的时尚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时尚鉴赏能力和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当代艺术时尚价值的接受和认同,从而实现时尚产品的良性循环发展。当代艺术、消费者、时尚品牌三者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当代艺术、消费者、时尚品牌三者间的关系

图3:“自然与东方”家具,安藤忠雄与阿玛尼

图4:BFF限量款布偶,KAWS与迪奥

四、当代艺术的时尚产品跨界设计

跨界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一种多维的混合与匹配以及文化概念的融合。通过多角度的碰撞,衍生出的一种新创作方式。跨界促进消费者对时尚的全新认同,展示出当代艺术在时尚领域不可阻挡的生命力。

通过行业跨界产生的时尚设计不胜枚举,包括从建筑领域跨界到时尚领域的设计。出生于1950年的伊拉克裔英国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将其自身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运用于时尚产品设计,跨界设计过许多时尚产品。比如:首饰、服装、箱包、阿迪达斯明星鞋、花瓶、木船模型等。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与阿玛尼(Armani)跨界合作以“自然与东方”为主题,设计家具(图3),在不同文化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的效果。

1928年出生于法国的当代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在1960年创作《人体印痕》时,在公开表演中进行作画,巨幅白纸铺在地上或贴在墙上,裸体女模特身上涂着颜料,踏着乐点在纸上翻滚,拖拉滑行形成印痕。1912年出生于美国的当代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画方式被称作“行动绘画”。将画布平放于地面,然后用笔刷在上面溅洒。德国当代艺术家丽贝卡·霍恩(Rebecca Horn)在1988年创作了装置艺术作品《喷漆机器》。1969年出生于英国的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在1999年春夏大秀中让学过芭蕾的女模特身穿一件白色礼服裙站在自动旋转的台基上,两台喷绘机器人将染料肆意喷洒在白裙子上,模特的精湛演绎以及最后呈现的效果,都极为精彩。从创作时间以及创作形式上,我们可以推断出亚历山大·麦昆受到当代艺术的影响,其创作表演形式成为此场时尚大秀的亮点。

在行业跨界产生的时尚产品设计中,扎哈运用到了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产生的作品极其富有当代艺术风格和时尚价值。从创作方式看,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多为主观创作,这与产品设计师创作方式迥然不同。参数化设计的设计师具有理性特征,在行业跨界中不同行业之间的规则被融合,部分规则被打破,这与当代艺术中“无序”的特点具有一致性。打破规则所产生的产品,为设计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这与当代艺术致力于追求新颖先锋前卫的目的趋近于相同,打破规则的行业跨界对时尚设计具有启示作用。

当代艺术家和品牌跨界产生的时尚设计也能产生极具收藏价值的产品。爱马仕(Hermès)的品牌理念是将产品打造成高端、深邃、工艺绝伦的艺术品,基于此,爱马仕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丁乙进行跨界合作设计丝巾,为爱马仕创造新的元素。迪奥(Dior)的品牌理念是创新中带着优雅,基于此,迪奥与1974年出生于美国的当代艺术家KAWS进行跨界合作,KAWS是街头涂鸦艺术的代表,与Dior 联名打造的BFF限量款布偶,使迪奥充满街头风格,但不失浪漫优雅气质(图4)。三宅一生的服装具有极其宽泛的内涵,反映出日本文化关于自然、人生的哲学观念。三宅一生与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进行跨界合作的“爆破秀”开创了时尚展演的新模式。

创立于1935年的法国品牌兰蔻(Lancome),对女性美的承诺体现在其独特的品牌理念之中,品牌选择与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进行跨界合作。2008年草间弥生与兰蔻跨界设计化妆包。2011年再次跨界合作,以“爱”为主题设计六款图案,让兰蔻唇蜜不仅是便于携带的化妆品,也是精致的艺术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品牌理念是将产品打造成品质优良,工艺精湛的时尚旅行艺术品,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与路易·威登进行跨界合作,其合作产品扁平化、幼稚化的风格,打破高雅与大众文化的藩篱,拉近艺术品与奢侈品的距离。通过跨界合作在时尚界拥有超凡知名度的村上隆,紧接着创立公司,制作艺术品,设计产品,创办艺术界的活动。从“当代艺术家”华丽转身为“商业艺术家”“艺术明星”,村上隆撰写其成功经验《艺术创业论》并得到广泛认同。

从不同行业跨界产生的时尚产品,可以看出受到当代艺术影响的特征。如:新颖、前卫、先锋、无序等。艺术家跨界产生的时尚产品在受到消费者追捧并拥有知名度后,有些则从跨界转到时尚经营,打造个人时尚品牌。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被收藏、保存在美术馆中,或在拍卖会上,但受其影响的时尚产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在数字化时代,艺术与商业合作的又一轮热潮中,艺术家不再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创作的独立个体,而是必须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思考自己的艺术是否能被公众接受,并根据品牌的特点进行有限的创作。虽限定艺术家的创作范围,但更好地反映其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及价值。

跨界合作广泛传播品牌形象,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氛围,刺激商业的蓬勃发展,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成功的跨界合作案例向我们表明,当代艺术跨界局势创造新的文化符号,实现社会价值。同时有部分奢侈品牌与艺术家进行跨界设计“限量”系列产品,达到产品的稀缺性,让消费者将产品与“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同等看待,以此赋予产品的收藏价值。品牌继而进行饥饿营销,以此引起消费者的追逐,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品牌的稳定发展。

五、结论

艺术与时尚设计的创作目的虽然不同:一个是服务于自身,逐情;一个是服务于大众,逐利。但在消费社会情境中,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两者的观念趋同,均以“现世”为背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两者联系起来。当代艺术凭借自身的艺术语言和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诠释,可突破时尚设计的局限,为当今时尚领域注入新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

当代艺术与时尚产品设计可通过如下方式关联:1、创作方式的互相借鉴;打破既有的规则,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促使时尚设计艺术化,当代艺术大众化。设计如果缺少高尚的精神引领,即便强调“以人为本”也会使人的欲望无度扩张;片面强调“提升经济效益”也会使环境遭受无情的破坏。为此,通过设计塑造时代精神,懂得和谐发展,是当下设计的精神所在。⑥2、跨界实践;当代艺术介入时尚产品设计,意味着时尚产品的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创作形式在时代语境中实现自我转型。从跨界视角来审视两者的关联,时尚设计不仅仅应考虑“形”“色”“质”的问题,同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当代艺术的标新立异能不断引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表达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辩证地对待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领域合作跨界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地推陈出新,释放艺术家、设计师和大众的艺术想象力,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大众审美认同的时尚产品。

注释:

① 知乎问答《当代艺术需要被公众理解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67870/answer/89173942.2017-04-01.

② 段似膺:《伯纳姆“系统美学”及其对当代艺术理论的启发》,《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第37-46页。

③ 张卫:《大师丛林之一——印刷沃霍尔》,《书屋》,1999年第1期,第25-26页。

④ 周宪:《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第18-29页。

⑤ 王焕青:《主义·创意·品牌——关于当代艺术》,《艺术设计研究》,2008年第3期,第53-56页。

⑥ 柳冠中:《设计是“中国方案”的实践》,《工业工程设计》,2019年第1期,第1-8页。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跨界时尚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