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深度对话 提升思维品质

2020-04-28王红桂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学

王红桂

【摘   要】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深度对话的方式,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指向性。本文以推动深度对话、提升思维品质为落脚点,分析了可以应用的小学教学方式及实际案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数学的内涵。通过深度对话的推进,教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更多其不会主动思考的问题,而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定位对话主题,培养学生活跃性思维

思维与语言存在紧密的联系,课堂对话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是具有很强的意义的。在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教师不应该在教学中随意对话、无目的对话,而是应该积极地定位自己的对话主题,让自己的对话能够为学生的发展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对话主题的定位,教师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下以具体的案例做出展开说明:

在教授“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第一步,引出问题情境。情境内容为:“元旦来临之际,园艺工人需要在圆形的花圃外一圈摆放红色的小花。为了摆放一圈小花,园艺工人需要怎么做?”该情境内容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了学生很多思考的空间。在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给出了答案,即:园艺工人应当测量出花圃外的周长。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问题。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接着提问:“那么园艺工人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得到花圃的周长呢?”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学生们也就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回答:“园艺工人可以用卷尺围花圃一圈,从而得出花圃的周长。”有的学生回答:“园艺工人可以直接进行小花的摆放,摆满一整圈,通过小花的长度以及小花的数量可以得到花圃的周长。”教师并没有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考探讨,而是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进行问题的探索。第三步,定点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定向思考。在学生就问题探讨结束后,教师指出:“你们说的方式都可以,但是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呢?”学生们对教师的问题充满了疑惑,但是一时之间也给不出答案。教师提示道:“不同半径的圆周长是不一样的,那么半径是不是决定圆周长的一个因素呢?可以通过圆的半径推导出圆的周长吗?”进行反问后,学生对“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见解。

二、設计对话内容,提升对话的深刻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完全控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及思考进度。但是通过一些对话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预测到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向。这也是说: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控学生对话的方向、把控教学的方向以及节奏。为此,教师需要注重对话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推动,让学生能够思考更加深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以下以具体的案例做出展开说明:

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是小学数学统计单元比较重要的概念。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概念,但是其对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的内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为此,教师要设计对话的内容,通过设计达到学生深刻了解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的目的。教师所设计的内容是:“在一次考试结束后,你的父母询问你这次考试的成绩,你如实地告诉了你的父母,但是你的成绩在班级的整体情况如何你父母并不清楚,这时候你需要和你的父母解释你的成绩在班级的情况,那么你会选择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的哪一个作为参照呢?”在给出问题后,学生们都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探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前发表自己的观念,很多学生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有个学生表示:“我会用平均数,因为自己的成绩一直是中等,通过平均数可以让父母明白自己的成绩并没有脱离平均分的范畴。”有个学生表示:“我会用最大数,因为我一直想当第一名,通过最大数,我的爸爸妈妈能够了解我和第一名的差距,知道我还需要努力多少才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有个学生表示:“我会用中位数,这样我父母就知道班级成绩中等学生的成绩是多少,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我现在在班级里的成绩排名。”有个学生表示:“我会用最小数,我想让父母知道我不是最后一名。”通过对话探讨,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最大数、最小数有了较深的理解。

三、搭建对话框架,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两个环节:第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有理有据表达;第二,呈现思维过程。很多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的框架,给学生规划出问题涉及到的边界内容。这样,学生的对话能够较好地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中。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对学生将具象问题抽象化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完负数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负数”的概念,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你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与负数相关的例子吗?”这个问题限定了学生的思考方向,将学生从具体的知识引到了抽象的问题中。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的方法,他先进行了举例,举例内容为:“你现在没有钱,如果你想买一瓶可乐。你向你的同学借了三元钱,随后你用这三元钱买了可乐,这个时候你的资产就是负三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有个学生回答道:“今天的温度是0摄氏度,然后晚上降温了两度,那么晚上的温度就是负2摄氏度。”有的学生回答:“小红的家住在一层,我家比小红家还要低一层,所以我家住在负一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问题限定了对话的框架,而同时该问题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发散空间。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内容的设计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而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严红梅.引导深度对话,培养数学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2018,665(28):44-45.

[2]林伟.“思维表达型”数学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8(24).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