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2020-04-28李凤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小学

李凤兰

【摘   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质的培养。实际上,语文学科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而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于语文教学、于学生自身,这均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以识字、阅读、写作以及实践活动为路径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效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以阅读、写作、识字等教学环节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全程贯穿其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以识字教学为路径渗透传统文化

在早期教育中,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休”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个汉字的结构进行拆分,将其分成“人”和“木”两个部分,然后给学生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休”字之所以是“人”+“木”的结构,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之后,会坐在大树下休息、乘凉。所以,人靠着树木,就组成了“休息”中的“休”字。这样的文化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汉字,而且学生还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对学生识字兴趣以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书籍去学习生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也让学生的在识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以阅读教学为路径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富含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些传统文化大多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以渗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这一途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课文《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讲解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分析文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讲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此类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非常多,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传统文化的眼睛,立足实际,对其进行挖掘,将其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丰富文章内涵,又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等其他各种教学方式,以此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三、以写作教学为路径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借助识字、阅读教学等载体,还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加以渗透。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直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分数。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生逐渐丧失写作兴趣,写出来的文章普遍比较生硬、僵化。为了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在笔者看来,在给小学生设置写作主题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使用直接给学生固定题目让学生写作的方式,而且采取情境教学法,这样更便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真实情感的流露。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建国大业》等电影,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又如,在给学生讲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样的写作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充分融合。

四、以实践活动为路径渗透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也是语文教师用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写给妈妈的话”为写作主题展开写作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制作贺卡,然后让学生在贺卡上写上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样的写作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孝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又如,在春节前夕,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写春联。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书法文化,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再如,端午节前夕,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课外书等途径收集屈原作品,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屈原诗词朗诵会,或者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于屈原的资料写一篇文章,并展开作文竞赛。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为一體,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还能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提升。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针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找准切入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匡菊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J].教育观察,2018(02):19-20.

[2]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9-13.

[3]杨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8(24):70-7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小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