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水平

2020-04-28陈丽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小学体育

陈丽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能水平也有所下降。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体育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体育课堂中重视学生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应当了解学生体能下降的影响因素,优化体育教学设计,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文章中分析小学体育中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能水平;提高策略

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能训练的重要时期,为学生未来体育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借助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应重视学生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学生真心喜欢体育,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体能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优化体育课堂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任何活动的动力,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应当注重学生体育训练兴趣培养,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小学生面临着学习负担,使得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减少。教师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体育能力,采取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运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队列队形方式,听从指挥,提高学生变向跑能力,树立良好的克服困难精神。在课堂活动中,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讲解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穿越小树林”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队,做好起跑线设计,设置好数列“小树”,每个小队分成两个部分,在“小树林”的首尾各一部分,如果中途碰倒“小树”,需要将“小树”扶起才能起跑。当号令响起之后,起点位置学生需要穿过“树林”跑到对面,和对面学生击掌之后,另外一名学生往回跑,最先完成穿越的队伍获胜。通过这样的课堂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活动氛围,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加强学生体能水平训练。

二、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完善体育运动基础

小学体育课堂中,想要保证体育教学有效开展,实现学生体能训练,应当重视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能水平提高。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少学校虽然具备相应的训练场地,但是其基础设施并不完备,影响着学生体能水平训练。因此,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学生体育训练活动。如足球、篮球是小学里重要的球类运动,在学校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注重相应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训练场地,使学生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在学生进行足球和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但不作出相应的干预,让学生结合自己情况,有效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开展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在学校的小面积空地上,可以设置单杠、双杠等类型的器械,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实现学生体能锻炼目标。另外,课程设置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校应当适当增加体育课时,加强体育运动宣传,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体能水平不斷提升。

三、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体能训练缺少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身体情况、体育能力缺少了解,教学设计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完善,根据学生年级不同采取有效的体能训练方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需要结合学生身体部分的不同,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体能水平的提升。例如,小学体育前翻滚起立接球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前翻滚技术,加强学生柔韧性和灵敏度训练,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柔韧性和灵敏度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训练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柔韧性和灵敏度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相应的分层教学活动,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男女需要分开练习,开展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活动。再如,跑步运动的训练中,男生和女生的体能有着明显的差异,爱好运动和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体能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课堂训练之前,需要将男女进行划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能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划分,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对于爱好运动的男学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比赛活动,对于不经常运动的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开火车”的游戏活动。对于女生则可以通过丢手绢等游戏活动,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不适应现阶段教学现状,影响学生课堂训练效果,不利于学生体能训练活动开展。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体能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体育训练,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郑东辉,谭雪峰.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3):148-148.

[2]董明生.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能水平[J].学周刊,2017(28).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小学体育
提高青海牧区物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