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幼携手合作 构建互动乐园

2020-04-28董玥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因材施教

董玥

【摘   要】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我们只有用民主、宽松、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展开创新思维的翅膀获取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素养,让孩子们在师幼互动中茁壮成长。本文抛砖引玉,有待于大家继续探讨。

【关键词】  趣味导入;因材施教;借助游戏;巧设疑问;师幼互动

在幼兒园开展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务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想幼儿所思,给幼儿所需,解幼儿所惑,千方百计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逐步实现“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新”的教学目标,促使更多的孩子在趣味化导入中集中注意力,在课程游戏过程中学有所获,在问题情境中享受到探究新知识的乐趣,在欢声笑语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借此契机,就如何激发幼儿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浅谈一些不太成熟的体会,期盼大家不吝赐教。

一、趣味导入,诱发幼儿参与师幼互动的好奇心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趣味化导入犹如一座桥梁——链接着新旧知识,恰似大海中的航标——引领着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地前进,能诱发幼儿参与师幼互动的好奇心。无论是猜谜语、设悬念,还是玩游戏、讲故事等形式,都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

譬如:随着晨间活动铃声的响起,笔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趣味化问题:“农民伯伯种植的丝瓜秧为什么不能直立着生长,但小辣椒为什么一直能够直立着呢?”有些幼儿认为丝瓜喜欢趴着或者丝瓜感到委屈了,有的幼儿认为小辣椒腰部硬朗或者好胜性强是其天性……笔者面对他们的独特观点,分别予以适度的鼓励与肯定;接着,我直接打开多媒体展示了丝瓜秧和小辣椒的动感画面,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丝瓜秧和小辣椒的茎有什么异同,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商讨让丝瓜秧站起来,孩子们纷纷提出了用树枝、小竹竿、芦苇秆和绳子等材料让丝瓜秧“站”起来的办法,从而让师幼互动推向新的高潮。

二、因材施教,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师幼互动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类也不可能出现克隆似的两个人,即使孪生姐妹也不例外,由于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智力潜能、兴趣爱好等各有千秋,他们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困惑,并迫切希望得到解决。因此,要坚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激励他们在师幼互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譬如,有一天,小班幼儿在进行室外活动时,发现一群男孩子孩围着操场边的“排水洞”窃窃私语:

幼儿1:“这么多小洞是谁挖的呀?”

幼儿2:“小洞里的水为什么臭不可闻啊?”

幼儿3:“一个小洞里有几只小虫在爬动呐!”

幼儿4手握一根树枝往一个小洞里使劲地一边捅,一边大声说:“哇!这个小洞里垃圾好多!”

笔者听了他们的交流后,就微笑着点拨:“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小洞洞到处都是,只要你们在今后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小秘密!”顿时,他们拍着小手开心地笑了。可见,只有高度关注这些常见的生活细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譬如:笔者在专门组织了“我的妈妈”“可爱的小伙伴”“美丽的乡村”“蓝色的大海”和“美丽的公园”等主题活动,由于孩子们比较熟悉、喜欢参与这些活动,因而都情绪高涨地参与其中,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了相关的图片,最终使师幼互动活动办得很有意义。

三、借助游戏,让学生欢声笑语中增长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正常开展各项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不断增长知识。”可见,在师幼互动中灵活渗透相应的小游戏,除了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无穷乐趣以外,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增长知识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例如:笔者在执教“拔萝卜”一课时,就组织一个表演合作的小游戏:先引导孩子们用玩具搭建了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老大爷、小花猫、小姑娘、小狗熊、小狐狸等,小屋外面生长着一大片绿油油的萝卜,许多孩子争相扮演着这些角色,并一起弯腰拔萝卜,从而让他们切身感悟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再如,在执教“蚂蚁”这一活动课的导入时,先安排了“小蚂蚁找食物”的游戏,让部分孩子以小蚂蚁的角色积极参与,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按节奏围绕“模拟性食物”旋转,当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就在地面上拍打几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合作的乐趣;当孩子们初步了解《蚂蚁》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乐谱后,我还让大家一起参与“小蚂蚁搬玉米”的游戏,促使孩子们深层次理解了歌词的内涵和乐曲的微妙之处;在游戏的尾声阶段,我再让孩子们完成“蚂蚁搬家”的游戏,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歌词的内容,全方位把握歌曲的节拍,真正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乐曲的欢快,并在欢声笑语中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

四、巧设疑问,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师幼互动中离不开教师适度的提问,尤其是启迪性的提问能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创新思维意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实践证明:一堂比较成功的师幼活动,往往归功于老师巧妙的提问。当然,问题随手可得,但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盲目地提问,往往压缩了孩子的创新空间。因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提问艺术,力争把行之有效的提问贯穿于师幼互动的始终。由于小班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处于雏形阶段,思考的问题几乎是浮于表面的,假如教师提出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的逻辑性问题,那就能形成了阶梯式的提问模式。

例如:笔者在小班幼儿学习“分类”这一活动时,就直接开门见山地提问:“谁能把三角形和圆形卡片分别送回家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动手按形状进行分类,于是我继续提问:“在这些三角形卡片中,你们能否按照颜色的不同聚合在一起吗?”顿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按颜色的不同进行二次分类。最后,我又提问:“你们可以按形状的大小再把这些卡片分一下好吗?”最后,小朋友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三次分类。通过层层的设问与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效果比较理想。

幼儿园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我们只有用民主、宽松、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展开创新思维的翅膀获取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素养,让孩子们在师幼互动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