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蚕宝宝养殖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与思考

2020-04-28吕春晓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蚕宝宝小班幼儿

吕春晓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提出了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基于幼儿对于蚕宝宝的浓厚兴趣,幼儿主动观察蚕宝宝各阶段变化的特点,积极帮助蚕宝宝茁壮成长。同时,幼儿在过程中共同探索,以每日记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形式,充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主动、专注、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蚕宝宝;养殖活动;小班幼儿;学习品质

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价值重心已经从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转移到幼儿终身发展的品质与品格上。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人员,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是重点教学任务。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使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

一、兴趣是基础,将养殖活动作为中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载体

活动来源:

欣欣小朋友在义卖会上买了一盒蚕宝宝幼虫,孩子们都很稀奇,“这是什么?是毛毛虫吗?”他的话立刻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大伙儿纷纷跑来找秘密。嘟嘟说:“这是什么呀?好像是小虫子”。妞妞说:“这是毛毛虫。”可见,孩子们对蚕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投入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基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中班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第一步。操作是过程,将问题记录和探究过程作为学习品质培养的途径。

二、操作、探索是过程,将养殖活动作为中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途径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初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学习品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教师教导变为适时指导,从参与为主变为观察为主,学会放手,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操作和探索,将养殖活动作为中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途径。

1.提供必要的工具,满足幼儿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多样的观察记录工具,比如常用的放大镜、记录表、笔、测量尺等,让幼儿能够更加投入地边观察边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和同伴共同讨论探索。

2.教师的适时介入,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任务。中班的幼儿还不能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常常会被新鲜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所以,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疑惑、做出错误的价值选择等问题出现的时候,教师需要用语言间接提醒、动作引导等方式适时地介入,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与探索。

三、常规化管理,将养殖活动作为中班幼儿坚持性培养的案例

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自然角往往都会被忽视。我们需要引导幼儿坚持管理。例如:在自然角设置插牌,安排幼儿进自然角对蚕宝宝进行观察、记录或者护理工作。然后每天都安排时间让幼儿交流他们的观察发现,教师根据幼儿发现的或者存在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索。养殖蚕宝宝的活动是长期进行的持续的活动,也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體,主要工作应由幼儿担任,教师必须及时给予指导,教会他们一些基本技能,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而让幼儿只是看看,这样孩子会渐渐没兴趣的。

四、解决问题是结果,将养殖活动作为中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成功经验

中班的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开始渐渐发现许多问题,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解决,从何处着手自主解决,而且最常做出的反应就是告诉教师,请求帮助,或者忽略问题,选择另一个游戏。教师如何逐步引导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案例:蚕宝宝逐渐长大后,突然有一天,有几条蚕宝宝出现了不吃桑叶的现象,接着一条接着一条死亡。孩子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通过请教家长、制作调查表、集体讨论、观看视频等一系列活动来找到答案。原来是蚕宝宝吃了有毒的桑叶,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马上隔离,寻找新鲜又安全的桑叶。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共同尝试解决,从而获得收获,也使得幼儿更加喜爱观察探索活动,更加愿意自主解决问题。

五、教师是合作者,为中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提供多种条件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生命,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随着蚕宝宝的变化,我们三位老师都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引导幼儿了解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蚕蛹破茧的惊喜、蚕蛾交尾产卵的神奇、蚕蛾产卵后死去的伤心,从而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同时,我们也将家长资源利用得很好,请家长与幼儿共同采摘桑叶、 照顾蚕宝宝,还邀请班里有养蚕经验的爷爷奶奶们,来指导我们如何喂蚕、给桑叶保湿、用什么搭架子更合适蚕宝宝吐丝。如此有效互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需求,也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为我们的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促进了家园和谐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等学习品质。学前教育时期是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注入更多的关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我们利用江南特有的养蚕资源,在养殖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能在做中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

【参考文献】

[1]李辉良,齐云龙.《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途径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10):62-64.

[2]田宝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张琰.读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有感[J].科普童话,2019(04).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蚕宝宝小班幼儿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