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赛为驱动构建“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
——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为例

2020-04-24单庆新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教研智慧

安 群,单庆新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强调要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1],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变轨超车工程[2]。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3]以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六个方面的建设目标——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改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水平[4]。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慧教学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5],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如何将智慧校园、创建的智慧教室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VR虚拟仿真技术有机融合,辅以具备高科技元素的教学指挥系统、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课堂,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6]、主动式、合作式、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各方面充分融合,形成信息化教学体系,同时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突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这是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考虑的新问题。

一、“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内涵

本文主要以教育部组织的高职赛项为驱动,充分利用企业研发实力,深挖企业教育情怀,通过校企资源充分融合,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构成要素的迭代升级,从智慧教室、智慧资源、智慧教务、智慧教研、智慧课堂和智慧评价六个模块对智慧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这六个模块即是单体,又是合体,单体与合体相互交织、共同促进,最终通过螺旋式自我诊断与改进。创新智慧教学体系,主要内涵为“四平台、一核心、一提升”(见图1)。

图1 “四平台、一核心、一提升”智慧教学体系

“四平台”即以“智慧教务”“智慧资源”“智慧教研”“智慧教室”四个平台的建设为智慧教学的基础;“一核心”即形成聚合各类教学资源库的结构化课程和一体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一提升”即“智慧评价”,寻找适合的因子,通过大数据,多视角多渠道对课堂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效果,逆向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建设智慧教务综合平台,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设一套先进、可靠的智能化教学管理综合平台,为学校教学管理队伍提供集教检、考试监控、课堂教学远程互动为一体的智慧教务指挥平台,这对一所万人以上高职院校来讲,会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能效性。指挥平台需集合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多媒体、图像、音响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会议室管理系统,系统将会议发言、讨论、音响、教学视频显示、网络接入等各自独立的子系统有机融合到一起[7],实现环境和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其包括显示系统、音频扩声系统、计算机辅助办公系统和智能集中控制系统等。通过主显示屏实时显示学校所有教室授课、自习及考试情况。电脑显示器采用电动翻转一体机,可实现统一翻转、统一闭合等功能,方便办公与会议之间的任意切换。还可通过触摸屏直观、简便、快捷的实现会议室环境和会议室各系统的控制,避免会议室环境和设备操作复杂、混乱,减轻操作人员负担。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电动窗帘、显示系统、音响扩声系统、辅助办公系统的简单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控制。

(二)创设智慧教室,为智慧课堂创设条件

智慧教室是适应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技术,辅以可移动的桌椅,可触摸的屏幕,同时强化灯光、音效等,打造智能高效、录播自如的课堂教学环境。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辅以新技术、新手段,通过课堂的高效互动与动态开放、合作探究与引导性施教等,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进程,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其核心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由从下至上的资源管理与服务、多元评价分析、应用支持平台、师生移动终端和教学应用环节五个部分,促使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8],形成新形态智慧教学服务体系,为智慧课堂实施创设条件。

(三)建设智慧教学资源,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1.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

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于2010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预期目标,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已基本搭建完成[9]。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已相对接近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社会各方优势,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分享资源、学习知识、掌握高科技带来的新视觉,这显然是建立新的资源供给模式的可行路径。它既是基本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又是先进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把专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融入到资源建设中,让更多的院校、师生充分分享资源、借助资源开展混合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在资源库的建设中进一步凝练与升华已有的改革成果,通过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更多理实一体化训练项目、培训资源,助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2.校本资源建设更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除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外,校本资源建设对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至关重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在这样的理念下,按照观念职业化、设计系统化、模式项目化、手段信息化、评价多元化的理念,组建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开展了基于项目化的课程设计。组织开发了170多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微课、作业、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引进了具有慕课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确定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边建边用螺旋式改进原则,制定建设目标,细化建设标准,强调重在实用,重在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对课程建设主持人进行混合式课程设计培训,已建设了37门精品在线开放课,课程在课内教学平台、公共开放平台等均开展了混合课程尝试,突显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载体,令智慧教研成为有温度的教学阵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研活动正是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幸福目标”的有效载体,教研同课程教学一样,是一所学校重要的教学基地,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平台,是为打造一节金课而厚积薄发的主阵地。教研活动不仅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系部对教研活动进行统筹设计,既要有研究意识,还要有问题意识。只有多方形成合力,将每次教研活动无论从主题的确定、目标的设定、方法的选取以及成果的积淀等方方面面精心策划与组织实施,才可能令教研活动真正发挥研究作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为了令教研活动成为有温度的教学阵地,学校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各教学单位教研活动时间,同时要求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丰富教研活动载体,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教研之路。

1.推出智慧教研公开教研活动

各教学单位通过开展公开课、与企业研讨、项目引进等方式,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进行公开研讨,内容涉及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何通过新理念新技艺的引入重构课程体系,如何借助智慧职教和i博导教学资源平台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充分融合,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通过项目化教学加快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进程,如何在新时代下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进行精准定位内容,等等。通过公开教研活动,不仅令广大教师凝神聚力,也为狠抓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很好的抓手。

2.推出智慧教研前沿讲坛栏目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校聘请各领域专家走进教研活动前沿讲坛栏目,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BIM应用技术、地下管廊、虚拟仿真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方法带给广大教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混合式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推出智慧教研信息化教学大赛栏目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个教学单位均选送优秀选手参赛。以教师信息化大赛为契机,营造教改氛围,助推教学信息化改革步伐,助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常态化、规范化。通过组织教师参赛,培养锻炼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队伍,有效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大赛目的。

每次公开进行教研、前沿讲坛栏目、信息化教学大赛栏目等教研活动,学校均采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网络直播形式组织广大教师观看,扩大教学改革的影响面,全方位助力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就智慧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变传统课堂为智慧课堂的核心。智慧课堂使得课堂不只停留在教室里,而是成为面对面课堂和互联网课堂的综合体,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学生们的任务也被分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方式上传网络平台,学生们需要根据教师上传的线上资源,完成预习学习资源、参与答疑讨论、完成课程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完成课程问卷、撰写教学笔记等任务[10]。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兴趣小组,学生们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实现个性化、探究性学习。同时,辅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课中测试、成果展示、教师答疑等方式,活跃课堂,激发课堂主体参与兴趣。

在课后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进行学后反思、线上完成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课后拓展等,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多形式互动交流。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现。

智慧课堂的创设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们的“手机控”,变“堵”为“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六)智慧评价助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是现代化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同时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通过领导打分、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师授课进行量化打分和评语进行评价。传统评价指标相对固定与单一,且具有很多的主观性。目前国内研发了很多大数据平台,这些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特点,自定影响因子。高职院校要加大课堂过程考核,构建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的课程考核基本框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等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领学生重视课堂学习,遵守课堂纪律,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不断发展。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引进了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和蘑菇丁工学云实训管理平台。该平台有效运用了大数据平台,通过个性化设置,每堂课结束后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以及实习实训质量报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在线学习时长、课堂考勤情况等可实现多维度评价、时时评价。这样就大大缩短人工评价时间,减少人工统计流程,引导与激励作用突显,助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施“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的条件保障

(一)搭建畅通、高效、安全的数字校园网络

学校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成了万兆主干、千兆网络信息点到桌面的有线网络;建设3 340个AP,实现Wlan无线信号校园全覆盖,实名制及无感知登陆认证,使无线校园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目前,校园网信息点约18 000多个,46间公共机房、教学用计算机4 836台、3间高清录播教室、4个现代化语音教室、227个多媒体教室、1 178个校园安防高清数字监控信息点。学校校园门户网站和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已经通过辽宁省教育厅和辽阳市公安局2级等级保护备案,校门户网站获辽宁省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优秀网站。

(二)拥有“信息技术+教学”多维保障平台

投资建设了锐捷的IT运维管理系统、H3C的UIS统一矩阵管理系统、389个监控点的标准化考场音视频监控系统。与辽阳市建发集团和苏州中亿丰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了远程工地施工现场教学系统,实现了校企资源实时共享;引进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引进微哨智慧校园系统,为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搭建了平台;引进实习实训管理平台,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设了有利条件。

四、实施“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效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提高明显

从2017、2018两年比较来看:2017年学校教师在省厅举行的信息化比赛中仅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的成绩;2018年建立大赛驱动智慧教学体系后,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化大赛,荣获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5项;在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电教馆共同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荣获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课件一等奖3项和微课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

(二)本研究与实践团队教科研成果显著

研究与实践团队成员近两年主持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多项成果获奖, 其中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教指委年会、各种协会评审中多篇论文获奖;近三年公开发表30多篇教改、信息化教学相关论文,其中CPCI-S检索论文1篇。

(三)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近几年学校通过大赛驱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课程体系重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2018年学校以4金4银13铜的成绩位列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技能大赛奖牌榜首位,有7支参赛队代表辽宁省出征教育部组织的国赛中,取得3银1铜的好成绩。2019年赛项获省赛4金16银15铜,奖牌数量较2018年翻一倍,有8个赛项参加国赛,获得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

五、体会与思考

以大赛为驱动“六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的建设重点是以信息化教学建设为核心,以大赛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通过树立大赛驱动的教学活动观,跳出传统教学思维框架,以信息化视阈改造传统教学,实现职业教育数字素养的提升和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智慧教室、智慧评价)。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人、财、物、资源等综合集中的应用系统,使得教学参与方在教与学中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尝试培养具有泛在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成就学习个体间的差异(智慧课堂、智慧资源)。

通过新兴技术改变教学管理老化问题,重塑教育管理者角色,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与学、管理与服务、学习和创新等问题(智慧教务、智慧教研),基于超前规划、合理定位,完成理论构建与实践检验,通过全方位推动教学信息化步伐,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教研智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