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新见武周“晋祠华严石经”残碑

2020-04-23灿龙

史志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经碑文三通

崔 灿龙 真

(1.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太原 030025;2.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 030009)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亦称《杂华经》,为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古人多刻碑传世。2016年7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晋源东街村村民韩铁牛处征集到三通残碑。残碑上书《华严经》。

一、新见石碑来源

这三通残碑于20世纪90年代藏于唐代风洞遗址。残碑形制不同、石质各异,但碑文均为佛教经典《华严经》,石刻上还有武周造字,石刻上还有武周造字埊(地)和圀(国)。其中一通为石经顶部,明确写有:“大方廣佛花嚴經入法界品第卅九之十四卷七十三……”[1]姚远.晋源《华严石经》残石考据.文物世界,2019,(1).与经文对照,此三通《华严经》残碑分别为八十卷本《华严经》的卷五、卷十五和卷七十三。据此推断,此三通残碑与“晋祠华严石经”同出一脉,皆属唐译本八十卷《华严经》,略称为《八十华严》。

“晋祠华严石经”又称“风峪石经”或“风洞石经”,原存于风峪口的风洞遗址内,因而得名。依据“晋祠华严石经”顶部题记及武周造字,石经刻于圣历三年至长安四年(700—704)[2]王鸿宾.《晋祠华严石经》石刻纪略.晋祠华严石经石刻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石经为武则天重新翻译《华严经》后所刻,共八十卷,每卷又分为卷之上、卷之下,两条成卷,加上序,原刻石经应为161通,现有135通藏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其中完整的64通,比较完整的34通,残缺的37通。

据此推断,此三通残碑应是唐人所作,历经唐武宗灭佛、日军偷盗、爱国人士转存以及阎锡山作碉堡,辗转而来。新发现的三通石经表面附着有白灰,应该是从阎锡山时期的碉堡上遗落下的。

二、新见石经的内容

现将三通石经简介如下:

残碑一:《华严经》卷第五之上,为第一会《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完整的本卷石经为四面方形,青石质,残石属于经幢下部,残存三面,分别为正面及左右两面,残存约36×22×14cm。

卷五左面

卷五右面

卷五正面

正面碑文

□□嚴淨一切佛圀土調伏眾□□□竟出離有解脫……

□演說遍一切圀土不可思議數差別名有解脫門名一切微……

名能以神通力化現種種身遍無邊法界有解脫門名……

颂言佛所荘嚴廣大刹等於一切微塵數清淨佛子悉……

□实理□諸佛□入法□□□□□□□□□□□□□□□□……

□神力□坐道场能演說如佛往昔菩提行三世所□□□……

無分別等真法界無所依化現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場成正覺……

嚴道場解脫門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得一念……

□□妙光菩薩摩訶薩得觀察佛神通境界無迷惑解脫門普……

□□□藏解脱门普清净无尽福威光菩萨摩诃萨得普入一切世……

□□□□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解脫門海已即說頌言十方所……

左侧碑文

□□變世尊往昔修諸行經於百千無量劫一切佛刹皆荘嚴……

□□前念念不同無量種觀佛百千無量劫不得一毛之分限……

□量土其中境界皆無量悉住無邊無盡劫佛於曩劫為眾生……

□大明菩薩摩訶薩得出生菩薩諸埊諸波羅蜜□……

□髻菩薩摩訶薩□不可□議□於□□生前□……

□□随諸眾生根解海普為顯示一切佛法解脫門普智□……

□示現在一切佛始修菩薩行乃至成就智慧□解脱门……

右侧碑文

□承佛威□□□□□□□□□□□□□□□□□□□□……

□通力摩尼妙寶□荘嚴其埊及以菩提樹逓發光音而演說……

嚴好汝等普觀於此埊種種妙寶所荘嚴顯示眾生諸業海……

□演一一法門咸具說其埊恒出妙香光光中普演清淨音……

□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而说頌言□□□□……

□摩尼為住種種色真金铃铎如雲□寶階四□□□行……

残碑二:《华严经》卷第十五之上,为第二会《贤首品》第十二之二。完整的本卷石经为四面方形,青石质,残石属于经幢下部,残存三面,分别为后面及左右两面,残存约39×23×24cm。

卷十五左面

卷十五右面

卷十五背面

背面碑文

□□□□□缘起諸根智慧悉通達則……

□□□□諸含識令見無量無邊佛各各□寶……

□□□諸毒宮一切皆令疾除滅能於眾生施……宫作害

□□正定三味樂施以良藥救眾患妙寶延命……

見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於佛所深归仰……

令求法者意充滿於法愛樂勤修行是故得成此光明……

普使世間闻佛音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名施甘露此光……

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明名最胜此光開悟一切眾……

□放光明名寶嚴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得寶藏無窮……

□□□觉一切眾令其闻者悅可意決定當成佛……

左侧碑文

□□心樂於諸佛及以樂法樂眾僧若常心樂……

□□得成此光明又放光明名福聚此光能覺一切……

□□□□名具智此光能覺一切眾令於一法一念中……

□□能覺一切眾令知眾生性空寂一切諸法無所……

□□□□□羅尼悉持一切諸佛法恭敬供養持……

□□□□□□□悭心難調而能調解财如夢……

□□□□□□□□善業道悉清淨又令發……

□□□□□□□□樂称陽忍功德是故得成……

□□□□□□□□□無上佛菩提劝化眾生令……

□□□□□□□□□一切惡知識無義談說雜……

右侧碑文

焚香散花奏眾樂城邑內外皆充滿本以微妙伎乐……

莊嚴佛塔及其處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明名大雲……

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明名上味能令饑者獲美食……

又放光名眼清淨能令盲者見眾色以燈施佛及佛塔……

昔未間香皆得間以香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以身禮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名意……

以眾妙色莊嚴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名聲……

香水洗塔菩提樹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光名……

皆令變作妙花鬢以昔曾於道路中塗香散花……

□□□□無有生諸佛法身□是身法□常住如……

残碑三:《华严经》卷第七十三之上,为第九会《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完整的本卷石经为圆顶四面扁方形,青石质,残石属于经幢顶部,残存三面,分别为正面、背面及右面,残存约41×25×28cm。

卷七十三正面

卷七十三右面

卷七十三背面

正面碑文:

大方廣佛花嚴經入法界品第卅九之十四卷七十三七……

大眾中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

身現等一切眾生形相身現無邊廣大色相海身現……

現利益眾生不絕身現常遊虛空利益身現一切佛所……

滿十方身現法燈普滅世暗身現了法如幻浄智身……

固身現無所住佛力身現無分別雜染身現本清浄……

乃起合掌瞻仰於善知識生十種心何等為十所……

親近供養生善根故於善知識生荘嚴菩薩行……

知識生能生心能生於我無上法故於善……

積集諸白法故於善知識生增長心……

□□□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

□□□□方三世一切佛……

□□□□□□淨……

右侧碑文:

放一切光明海色□□□□□□光明海色……

出種種鬢雲色身現一切寶蓮花雲色身興……

身現普賢菩薩像色身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

調伏捨不善業住於善行善男子當知由此大愿力故……

而能示現無量色身一一身現無量色相海一一相放無……

者令種已種者令增長已增長者令成熟念念中……

薩行如是之義承佛神力當為汝說善男子菩薩……

薩智輪本性清淨離一切分別?超一切障礙山随所應……?作網

別亦無三世但随心現教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後劫善男子……

背面碑文:

就此□□□□一切□□性平等……

而恒示現無量色身所谓種種色身……

普照色□身見無厭足色身相好清……

盡色身念念常觀察色身示現種種雲……

随其心樂現前調伏色身無障礙普光……

無諸闇破一切闇色身集一切白淨法色……

無盡色身光明海色身於一切世間無所依……

眾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說一切佛功德海色……

照現無垢法色身無比色身差別荘嚴色身……

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無障礙普周遍色身……

智慧清淨色身生眾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寶光明……

光明色身不取不捨一切眾生色身無决定無究……

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色身具種種眾□□□身……

四、“晋祠华严石经”的重要价值

依据“晋祠华严石经”顶部题记及武周造字,石经刻于圣历三年至长安四年(700—704)[1]王鸿宾.《晋祠华严石经》石刻纪略.晋祠华严石经石刻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即神都洛阳刚刚译毕,北都晋阳便开始了镌刻。因此“晋祠华严石经”应该是《八十华严》的最早刻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华严经》石刻,堪称唐代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佛学价值、文物价值。仅新见的三通石经中就发现两处与大正藏的不同。卷十五中,石经作“陽忍功德”“本以微妙伎乐”,大正藏作“扬忍功德”“木以微妙妓乐”。

“晋祠华严石经”由吕仙乔等书家书丹,书者虽不见经传,但这些小楷作品不仅数量众多且风格各异。有的有明显隶意,有的隶楷并存,均为初唐风貌,是研究魏碑向唐楷过渡的重要资料,难怪朱彝尊也将其视为北齐所作,其书法艺术价值难以估量。

唐代重视佛法,又重视书法,抄经者众多,其中虽不乏名家,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糊口的抄经者或是虔诚的信徒,留下姓名的极少,后人多称之为“唐人写经”。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1849—1917)对经生书法十分推重,在其《语石》中描述,经生为了维持生计,成年累月、不问寒暑的抄写经卷使他们练就了一手足以与名家书法家相媲美的功力,加之抄写经书本身是一种积累功德的行为,他们把抄经看作一种修行,心怀虔诚,将精妙的笔法、平和的心态与静穆的宗教气息融为一体。启功先生对“唐人写经”也有很高的评价:“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1]启功著.论书绝句.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他在原诗注解中说:“唐人细楷,艺有高下,其高者无论矣,即乱头粗服之迹,亦自有其风度,非后人摹拟易几及者。”

叶昌炽在谈论太原碑刻时还提到:“世所常见者,惟太原之《晋祠铭》,其次则《风峪石经》也。”[2]叶昌炽撰,韩锐校注.语石校注.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P152)从此亦可反应出时人对“晋祠华严石经”的推崇。其重要价值毋庸置疑,可惜并不完整。本次征集的三通残石体量虽小,也足够使我们欣喜万分。

猜你喜欢

石经碑文三通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石经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唐石经刊刻的善本价值
CAESARⅡ中三通的分析和应用
韩国古代石刻文字考释问题及华严石经文字的复原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