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2020-04-20王丽君

兰台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管理工作图书馆

王丽君

摘 要:高校在开展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充分明确新时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和方向。从存储分类、安全管理以及咨询服务等基本管理职能的角度入手,研究优化管理工作路径的可行措施。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可行的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如何从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提升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优化教育。这还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图书馆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一、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基本管理职能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想要全面优化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明确新时期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

1.存储及分类

高校只有保证图书馆有丰富的书籍存储量,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从而发挥出图书馆的基本价值。馆员必须要具备对书籍进行科学分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图书馆都会结合不同的专业对每本书进行编号,给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同时,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采购新的书籍。另外,还需要由院校出资扩建图书馆,为新的书籍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

2.安全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保障书籍的存储安全,尤其要避免出现学生借书不还、书籍丢失或书籍受损的情况,这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图书馆主要的图书管理任务分为两大方面,分别是对书籍的管理以及对师生阅读行为的管理。

3.咨询服务

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服务属性。由于馆藏量比较大,师生对图书馆不熟悉,可能存在无法及时找到所需书籍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别的书籍具体的摆放位置,甚至管理人员有时还需要为学生推荐书籍。这就突出体现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需要引起高校重视。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

1.管理素质方面

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馆员没有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工作观念过于传统的问题。有些馆员只注重分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属性。无法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现阶段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经常离开工作岗位的问题也是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管理能力方面

基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在实际开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比如,能够具备一定的图书知识储备量,可以撰写书籍的摘要,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同时,还应当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图书属于哪种类别,保证分类方式的科学合理。不过,现阶段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对于先进技术的操作能力存在不足。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管理工作水平低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增加一定的管理工作量,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与高校没有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有关,也与管理人员自身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关。此外,想要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然而,高校的教学资金大多都用于招生引进和院校基础设施的完善,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上,这就是新形势下高校在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2.管理制度方面

想要对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馆员的工作行为以及师生的图书借阅行为。不过,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内部校园教学管理机制中,没有及时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新图书馆的管理规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片面性,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就是造成图书丢失或者学生没有按时归还图书的主要原因,是新时期院校及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三、有效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具体路径

基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院校必须要明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的制定优化解决的方案。

1.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在实际开展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时,还是需要依靠专业的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基于现阶段管理人员存在工作观念过于传统、工作素质不达标、管理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高校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基本需求,定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的工作。先结合高校的基本教学目标和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对管理人员展开思想教育。通过引导员工树立与院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个人工作目标的方式,让员工充分意识到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

同时,院校需要开展专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邀请管理专业的专家为工作人员传授经验。尤其应当注重研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智能化、自動化的图书管理工作。在这个环节当中,高校还可以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工作,通过招收高技术、高素质的新型管理人才,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展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础的建设环节就是将不同的书籍种类单独存放,设置不同的图书室,并建设自主阅读室,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高校还应当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图书的引进工作上。提高校内图书馆的馆藏量,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院校应当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开设电子阅览室。通过电脑,就可以及时找到书籍的相关信息,还可以设置电子书阅读的新模式。避免出现书籍被一个同学借走,其它学生就无法借阅的情况。

3.信息化管理模式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新形式下高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学校的管理系统,将学生的身份信息记录在图书馆管理平台当中。让学生凭借学号进行实体书籍的借阅,通过核实学生身份的方式,可以在书籍没有及时归还的情况下,找到该名同学询问情况,避免书籍的丢失。同时,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归纳出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并利用管理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学生的喜好引进新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当设置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推送一些图书书籍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结合这些工作优势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是目前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4.健全图书管理机制

高校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优化研究工作时,必须要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机制。首先,应当从安全管理方面入手,设置奖惩结合机制。对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电子数据信息丢失或者实体书籍丢失等情况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对于认真完成管理工作,工作态度良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建立工作评价機制,让师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其次,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教学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对学生及教师的行为进行管理。可以采取扣分或者罚款的方式,让借阅书籍的人员能够具备爱惜学校公共财物的意识。因此,高校应当意识到,完善图书馆管理机制,是保证图书馆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前提。

四、结论

从高校新时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存在管理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与高校的图书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高校应当积极对管理人员展开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引进高质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同时,应当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完善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电子阅览室。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还需要高校健全图书管理机制,以此来达到优化图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丁 涛.基于新形势下的现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管理与读者服务[J].长江丛刊,2018

[2]姚文彬.从管理理念的角度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管理工作图书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图书馆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