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20-04-20具海燕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具海燕

摘    要:随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深化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从而依托有效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小學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学视野和路径,抓住问题创设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并不是难题,只要教师能够掌握以下四方面的基本点,就能够合理创设情境,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在情境环境中,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第一,教师应重视丰富问题情境的类型和问题情境的内涵。千篇一律的情景,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性。只有不停地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才能充分捕捉学生的专注力,以及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第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如果问题情景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就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从而难以找寻思考问题的方向,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第三,教师应重视衔接问题与知识的关系。如果所提问题,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无关,那么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就会失去效用,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第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数学教育。如果所设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基于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视野,拓宽教学路径。通过创新问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利用生活案例丰富情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从某种层面上讲,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方法的细致性总结。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拓宽人们的思维方法,还能提高人们发现规律的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坚持数学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意识和兴趣为前提,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根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数学。通过挖掘教材和生活案例,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活知识,从而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不断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努力认知。例如,教师在教《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利用生活中买零食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钱”意义的同时,正确运用数学知识。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问题创设更加逼真,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零食,让学生思考价格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更深入地研究数学问题。其次,教师应挖掘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不断充实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适应数学生活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分类与整理》时,可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认知力。通过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行整理学科书籍和习题资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类别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和生活思维。

三、借助游戏活动丰富情景,提高学生的思考兴趣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贪玩的年龄段。基于小学生热爱游戏的特性,教师需要借助游戏教学法,不断深化问题情境,从而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和制定符合小学生理解范畴的游戏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游戏的内涵,促进学生找寻游戏规律,解决数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例如,教师在教《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玩“打地鼠”游戏。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玩游戏,促使学生分析与研究老鼠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认知和辨别方向。其次,教师应重视利用游戏活动,丰富问题情景的内涵和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在教《混合运算》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制定一个以“谁做得快,谁做得准”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依托九宫格内的数字,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依据数字认知数学符号,依据数学符号得出数字。最后,教师应加大游戏活动设计力度,不断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发现和认知数学规律,更具质效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法时,可以灵活设计游戏。通过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为依托,不断在游戏中布置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汲取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时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利用情景角色扮演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般来说,角色扮演法在数学教学中并不常用,但其运用效果却十分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必须要创新角色扮演法,不断在扮演过程中植入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更好地研究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编制数学剧本,以及安排一些表演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不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因数与倍数》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数字。通过植入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伙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商。其次,教师应重视研究卡通动画。通过编制卡通动画内容,让学生扮演卡通人物角色,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渗透。例如,教师在教《自行车里的数学》时,可以以“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剧本,使学生融入角色,充分研究隐藏在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数学在挖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

结语:总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师必须要重视问题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采用生活化、游戏化、角色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不断提升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唐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66.

[2]罗路军.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64-165.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