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出“人情味”

2020-04-20韩俊彤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情味新闻报道浅谈

韩俊彤

摘    要:新闻是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信息传播文体,高质量的新闻节目不仅在于节目形式的新颖性,更在于节目的内容能否引起受众的共鸣。而受众对新闻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新闻能反映自己的真实需求,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新闻报道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情味”,让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文章就详细的论述了新闻中的“人情味”及体现形式,并针对“人情味”的挖掘和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情味

一、引言

新闻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新闻收视率,也会影响到国家政策和方针在基层的落实,进而影响到我党和国家的形象与威严。而判断一类新闻节目的高品质不在于它的节目形式,而在于它的节目内容。节目内容只有基于平民的位置和角度,倾注真情与实感,才会达到预期的新闻效果,而这就是新闻中的“人情味”。但要让新闻充满“人情味”不仅要挖掘具有“人情味”的新闻题材,也要把握住人情味的尺度,在还原事件的基础上,用正确舆论的引导感动他人、引导他人。这样的新闻报道才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何谓新闻中的人情味

人情味是一个人最珍贵的修养和优良的品质,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怀和情感的表达与分享。而新闻中的人情味就是指新闻是始终具有亲和力、吸引力,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要素。具体来讲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喜怒哀乐和新闻人的感情,有选择的通过文字、画面传导给受众群体,让广大受众能从中感受到人间冷暖,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但人情味并不是煽情,也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要基于事实本身,挖掘事实内在的、充满温情和积极思想和本质,感动受众的同时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受众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人情味”是衔接新闻报道和受众心理的桥梁。

三、新闻中“人情味”的体现

受众关注的点在于新闻事件本身和它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也包括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和情感。而新闻中的“人情味”一方面表现在报道中的素材在编辑时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文本内容要有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新闻人在报到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语言、表情、动作要到位,与新闻事件的基调保持一致。比如记者可以将自己带入到被采访者的角色,用温暖的语言和视角来看待被采访者,切实去体验和感悟。

四、挖掘新闻人情味的具体策略

首先,如果一篇报道,记者用着毫无情感的语气来报道,这只是对新闻事件的陈述,新闻本身附着的大量情感信息就被剥离和遗弃了,实际上并没有接近和还原新闻事实的客观状态,比如采访某一典型人物,记者列好提纲,走访社区、同事等,获取一些信息,然后写成稿件,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受众根本感受不到人物的内心和光芒,无法做到共鸣,那么这篇新闻报道就达不到传播效应。那么如何挖掘人情味,让受众感动、学习呢?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关注着每一位抗疫战士,为了让受众更好的去了解这些英雄,记者要写他的笑、他的哭、写他跳舞、写他唱歌、写他最感动或最辛苦的一件事情、一个画面,无须过多的语言去阐述他们的事迹,仅仅是用这些真实的画面、真挚而朴实的话语就能让我们感动不已、泪流满面。正是因为记者在客观还原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充满感情的讲述,让采访人物变得鲜活、生动、真实,从而产生了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新闻。

其次,要挖掘有人情味的新闻素材。新闻人不仅要关注民生问题,也要从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寻找富有人情味的素材。我们可以从大众视点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写起,由浅入深,让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打动受众,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等。这样就不会由于枯燥而削减了读者的兴趣。最著名的一篇新闻报道《搬迁》曾荣获了新闻奖一等奖,它就是从人情味的角度来挖掘的,小角度凸显大改革,内容深刻而丰富。

五、新闻“人情味”尺度的把握方向

1、要突出新闻事件的真實性。新闻报道讲的是及时,真实,客观。要将重点放在新闻本身,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原则,新闻人通过新闻报道自然而然的将这种感情流露和传达出来。例如: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始终以冷静客观的立场进行报道,在她的报道中没有任何的点缀,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并没有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加入其中,而是将事情的真相客观的传递给读者。其次,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对人的尊重放在首位,不能因被采访人的身份、地位或者该事件涉及的范围的广泛性而忘却初衷,夸大、扭曲或者隐藏事件真相,而是站在平民的角度,用平民的思维来报道事件,反映出平民的或不满、或需求或建议或愿景等,让真情实感渗透其中。比如齐鲁电视台对各类节目深受广大受众喜爱,主持人、记者都用山东方言来交谈,比较接地气,播出的内容也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2、要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新闻的内容体现的都是国家大计、社会民生,有着极强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它代表的是国家、社会的形象,因此记者要时刻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时刻注意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随意猜测和判断,这样容易起到误导的作用,而是要用科学的精神和客观的立场进行报道。比如最近马云的捐赠行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质疑和声讨,就是因为马云将物资捐赠给了美国,网友只通过表面来议论和怒斥马云,却掩盖了他的善良,也忽视了他在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在节目中维护祖国的言论,作为记者不能随大众,而要针对当前的大形势来客观的阐述某一件事。另外,记者要分清主次,要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抓重点,显国威。比如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奔赴武汉时,我国部分明星出国避难,引起广大网友的一致讨伐,虽然是对他们行为的批判,但我们当前应该关注的是抗疫一线的那些英雄,让这些有价值的报道呈现出来。

六、结论

在新闻事实中注入人情,不仅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闻工作者要立足新闻事实,正确引导舆论,把握好人情味尺度,做一个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亚楠.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J].学子天地.

[2]徐瑞伟.浅谈如何写出有“人情味”的时政新闻[J].一线.

[3]王静.浅谈新闻中的人情味[N].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人情味新闻报道浅谈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人情味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