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2020-04-17宋冠鹏葛雯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外伤治疗效果

宋冠鹏 葛雯

【摘 要】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治疗组为3.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穿支皮瓣修复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11-01

手外伤是指手部组织因外力作用造成的各种损伤,在骨伤科病中非常常见,约占骨伤科病的1/4 [1] 。手外伤多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功能障碍,严重者会造成残疾,临床上对于此种损伤多采用植皮修复治疗,但对于缺损程度较严重患者,无法满足其临床需求。临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有效治疗方法被临床推广,本文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旨在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平均(46.00±3.50)岁;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48.00±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术前进行清创消毒,之后应用大量0.9%氯化钠溶液、过氧化氢交替冲洗伤口三遍,碘伏消毒患肢。于胸腹部严格按照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设定好皮瓣大小。患者进行臂丛阻滞麻醉,依次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于深筋膜浅层切开皮瓣,仔细修剪皮下脂肪组织,小心保护好蒂部组织;封闭手部创面,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术后使用胶布固定患肢,避免皮瓣撕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血管肌肉收缩痉挛。术后一天,指导患肢进行适量手部关节运动。

治疗组患肢进行皮瓣修复治疗手术:术前进行清创消毒,明确手外伤部位,明确合并症,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保留其有生机、没有被污染的组织,彻底清除已经显著变性坏死的组织,完成清创之后进行臂丛阻滞麻醉,之后合理设计皮瓣,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患者患肢部位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皮瓣边缘。充分暴露出距血管干1cm的一层脂肪小叶,之后将其取出,暴露出穿支血管,纵行开出一明道,必要时保留穿支周围部分筋膜组织,避免损伤穿支。常规取下肌肉穿支皮瓣,之后将皮瓣边缘切开,在此过程中将皮瓣中心设定为筋膜层上血管支方向,提起并游离皮瓣,覆盖手部创面,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手术后使用胶布固定患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血管肌肉收缩痉挛。手术后一天,指导患肢手部关节进行适量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愈:患者手功能、外形、皮瓣均恢复至正常。显效:患者手功能、外形、皮瓣表现为轻度臃肿。有效:患者手功能、外形、皮瓣周围皮肤组织存在一定差异。无效:患者手功能、外形、皮瓣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

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瓣感染发生率+皮瓣严重肿胀发生率+皮瓣边缘坏死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X 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治疗组为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手部创伤性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擾,严重者会影响手部功能甚至造成残疾,降低其生活质量 [3]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皮瓣可对患肢创面进行有效覆盖,减低疤痕挛缩几率,还可有效预防其骨质与肌腱出现外露、坏死情况,挽救患手功能。临床经验显示 [4] ,给予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穿支皮瓣修复是一种较为常见手术方式,其血管蒂较长、具有清晰的解剖结构,切取时可进行大面积切取,有效修复患者手外伤软组织缺损部位,范围较大,对其修复之后,可使患者手部功能尽快得到恢复,且具有较好外形。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择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治疗组为3.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吉东,李敏,张磊,等.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9,04(13):10-11.

[2] 王新涛,夏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75-76.

[3] 刘海棠,欧治平,谢沛军,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79-80.

[4] 汪永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69-70.

猜你喜欢

手外伤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健康管理对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后康复的作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