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跨界课堂”建设

2020-04-1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跨界应用型课程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务处,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1 跨界课堂提出的背景、内涵及特点

1.1 跨界课堂提出的背景

我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面临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2014年6月22日六部委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十三五规划提到,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国家政策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内诸多高校积极探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之路,由于此类院校发展较晚,实践教学在课程中体现不明显,应用型课程改革存在课程设计脱离真实环境、课程实施缺少真学真做、课程评价对真本领的标准不清等问题[1]。

为解决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诸多问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跨界课堂,同时对其建设进行了一定探索。

1.2 跨界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1.2.1 跨界课堂的内涵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对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界课堂,并将跨界课堂定义为:在校内、校外真实职业环境中,运用“三化”(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原则,创设“工学融合、理实化一”的教学情境。跨界课堂就是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将工作任务带入课程,将学习任务带入工作,实现工作与学习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2.2 跨界课堂的特点

(1)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跨界课堂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建设。无论校内的理论授课、实训室、校办企业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学生都要在真实的项目中,通过真切的体验加深认识与理解,验证知识。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解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也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重构,生成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项目。除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外,更多的是注重实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快乐式学习,娱乐性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探究兴趣。

(3)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不仅限于通过期末考试一张试卷评价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将项目作业、实践操作、调研报告第三方评价(包括企业评价、雇主满意度及津贴待遇)纳入考评标准。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学生差异化发展。

2 跨界课堂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

传统课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方法较为死板。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的基本问题,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2]。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都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没有与实践应用结合[3]。应用型教育应该是产业的职业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文化有机融合的跨界教育,而承载跨界教育的载体就应该是跨界课堂。通过实施跨界课堂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跨界课堂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境域、教学特征、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等几个方面。但跨界课堂、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有优势,无好坏之分,依据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见表1)。

表1 跨界课堂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对比

3 跨界课堂建设的典型案例

3.1 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3.1.1 教学理念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重视教学理念建设,提出了跨界课堂建设的原则及要求,即“8个度”: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度、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结合度、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度、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双基双技”与实践的融合度、“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度。教学理念为跨界课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3.1.2 教学制度

学院建立了完备的教学制度来保障课程的建设。尤其是专业法人制,即参照企业法人制度确立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为专业的法定代表人,按照“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创一个品牌”专业建设原则,专业法定代表人要开办专业公司,组建师生团队进行实体运营,实现责权利统一。专业公司为引入真实工程项目融入跨界课堂建设提供了平台。制度建设保障了跨界课堂的开发、建设与考核。

3.1.3 教学环境

在校内,各专业法定代表人开办了齐三机床有限公司、“7S”汽车博览中心、“五位一体”护理教学中心等16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校外企业,通过培养企业预备队实施旺工淡学(企业旺季,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在企业淡季,学生揣着体认和反思回到课堂),使学生实现从顶岗实习、包岗实践、到包链生产的转变。校内外真实职业环境为跨界课堂建设提供了工作任务及实践条件。

3.2 提倡真学、真做

按照“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5]原则设计和实施跨界课堂。

“工作任务课程化”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立独立实践学期,即每年暑期6~8月份为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实践;每年寒假1~2月份为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每一学年工学交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螺旋上升。

“教学任务工作化”就是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多问“怎么做”。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中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以单片机课程为例,教师将课程知识融入广告灯、秒表和数码万年历等典型项目的产品设计与制作中。每个产品的设计及制作步骤重复,但项目从易到难。教师从手把手指导学生制作,到让学生自己制作,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解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在校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创业团队和法人公司承揽工程项目,带着任务进课堂。教师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构,解决工程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三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共同完成项目,也使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跨界课堂!

3.3 评价学生真本领

学院个体培养目标为: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团队培养目标为:企业预备队、法人组织。同时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在评价学生成绩方面,采用考知识和评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考知识就是学生对“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知识再现数量和准确度,重复的是概念原理,提升的是认知程度;而评能力主要是学生对“双技”(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表现行为和思维力,重复的是工作步骤,提升的是应用能力。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五小”能力,即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4 跨界课堂的成效及推广应用

4.1 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搭建“学习团队、实践团队、创业团队、法人组织”循序渐进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成长。2016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77项,参与人数263人,获国家专利授权143项,在校生注册法人公司46家,11名毕业生实现“带着公司出校园”并荣获院级“创业之星”称号。

4.2 锻炼教师队伍

以跨界课堂建设为引领,促进了课程改革,锻炼了教师队伍。

2016年,学院共有218人次教师以课改专家身份外出讲学,4名教师登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讲台。11名教师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牵头举办的第四届、第五届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讲堂上进行课改交流并获奖。2名教师分别获首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一、二等奖;《中国职教课改在路上》摄制组来校录制课程改革情况,用于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在得到同行认可的同时,教师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坚定了课改的决心和信心,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跨界课堂的建设之中。

4.3 提升学院知名度

曹勇安院长在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等重要会议上演讲,推广应用型课程建设及跨界课堂,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曾被教育部亮过黄牌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经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三年的托管“起死回生”,海南省政府向全省高校推广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探索出的冬季“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典型做法。学院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成立的课程建设研究院已成功举办了6期大课堂活动,参会院校100多所,社会反响热烈。2016年全年学院提供定制、专题课改培训1 100多人次。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到学院调研时指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课程建设体现了社会需求导向”“学院把课程做活了”。

猜你喜欢

跨界应用型课程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跨界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