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跨境语言媒体语翻译现象对比
——以人民网对《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新年贺词》朝/韩文两版译文为中心

2020-04-1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朝鲜语韩国语汉语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跨境语言”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分类,指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广义的“跨境语言”包括非接壤国家中的同一语言,形成原因是同一个民族的人或同一母语说者因为某种原因大规模迁移到他国定居,并在当地形成一个相对聚居的、有特色的社群。韩国的标准语和朝鲜的文化语以及我国的朝鲜语就属于这一范畴。语言的变化贯穿整个历史进程,朝鲜战争结束后,南北分裂对峙已持续半个世纪之久,双方各自发展,并分别对各自通用语言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制定,而我国也公布了中国朝鲜语的规范标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是人类认识成果和民族文化保存与传承的载体。”这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事实,而随着社会环境、地理国情、政治经济、语言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作为跨境语言的韩/朝鲜语在相当程度上拉远了距离。因此,对于跨境语言来说,哪种标准最为规范,学界至今仍存在争议,原因在于规范与不规范是个相对概念,三地学者各有见解,使用哪种规范不好决定。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飞速发展,从该角度考虑,我国的朝鲜语(下称朝鲜语)和韩国的标准语(以下简称韩国语)在用词上势必呈现差异。该文通过人民网对《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新年贺词》朝鲜语与韩国语两个版本的译文中的词语,使用情况进行对比,试图说明两地语言在不同国家国情影响下翻译用词上的特点,通过具体实例观察朝鲜语和韩国语用词上的差异,希望引起同仁们更多的讨论。

1 专有名词

1.1 地名

1.2 人名

中国的朝鲜语对中国的人名、地名一直是用汉字音来标记的。与此相反,韩国是按韩国对外国语的语言政策,用汉语的发音标记。而且,从最新版的《朝鲜语规范集》中,对“人名、地名、国家名称等处理方法”的规定原则看,采用了“”的包容性态度,这个规定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翻译对策,一是关于外国的人名、地名和国家名称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称;二是关于由汉语命名的国内的人名、地名、报纸、杂志、通讯社的名称;三是关于外国的党、政府、社会团体、军事等组织机构和职务名称;四是关于国内的党、政府、军事等组织机构和职务名称的翻译对策。通过上面的翻译示例可以看出,两国不同的语言规范是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地名、人名的翻译上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的主要原因。朝鲜语版的译者在地名的翻译上,选择用汉字音标记的方式;在人名的翻译上,“习近平、赵顺利”等采用汉字音标记的方式,少数民族“吉好也求”等采用源语音标记的方式进行翻译。韩国语版的译者在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上均采取“汉语发音标记(notation)”或“汉语发音标记(notation)+注释”的翻译对策。

1.3 中国文化特色词

文化特色词也可以称为文化专有项,此概念由西班牙的艾克西拉提出。文化专有项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文中的功能和含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但是,语言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朝鲜族同胞长期生活在汉语宏观文化大背景中,受汉语影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在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上,只需直译就可以完全理解。所以,上文提到的翻译困难只存在于韩国语的翻译中,在朝鲜语中并不存在,这就造成了朝鲜语和韩国语在文化特色词翻译上的差异。示例如下:

2 在朝鲜语中常用,而在韩国语中鲜少使用的低频词

本质上,朝鲜语、文化语以及标准语是同一种语言,同质性远大于异质性,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地语言各自发展,对于跨境语言来说,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语言接触。回顾,1970年以前,我国的朝鲜语没有自己的规范,只是简单照搬了朝鲜的语言规范。1990年12月,中国朝鲜语审定委员会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方言词汇审定原则》,还制定了《方言词汇审定细则》。根据这些细则,朝鲜收录为文化语的大部分方言词汇都吸收为中国朝鲜语的标准词汇。因此,在我国朝鲜语中,由方言词汇提升为标准词汇的占很大比例,其中,方言词汇又以咸镜道方言词汇为准。而韩国的标准语规定以首尔方言为中心,加之随着时代变迁,部分朝鲜语广泛使用的词汇,在韩国标准语中已经成了低频词甚至变成无人使用仅在字典中登载的“死语”。举例如下:

3 语言接触中的词汇融合

在中国汉语大环境中,朝鲜语属于受语地位,为了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必然有大量的汉字词涌入到朝鲜语中,并被朝鲜语接纳,形成了韩国语中不具备的词汇,这类词汇大部分是以合成法或派生法构成的词汇。两个版本译文中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通过示例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译者都选择了更便于该版本读者理解的词汇或短语进行翻译。这些朝鲜语的用法在韩国标准语中也是不使用的,该节举例的几个朝鲜语词汇在标准语中并不存在,是我国朝鲜语从汉语中吸收形成的词汇。

4 外来语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工程师”和“风险”的翻译上,朝鲜语的译者采用了汉字音标记法,这里的“”一词,在韩国标准语中不存在,是朝鲜语吸收汉语词形成的词汇,“”则是朝、韩通用的汉字词,然而韩语版的译者采用的“”一词,却并未被韩国《标准国语大辞典》收录。近年来,韩国标准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主要以英语音译为来源,特别是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有些词汇连韩国国民都不知其意。对于这种现象韩国的韩语学界持否定态度,学者呼吁韩语醇化之声屡现报端,为此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还专门设置了“”网页,旨在将外来语,外国语和较难的汉字词转换成易理解的韩语固有词,以便于国民理解。

综上所述,语言和社会密不可分,词汇更是因语言接触、文化接触变化最快的一部分。我国朝鲜语的规范化工作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朝鲜语规范从建国至2018年,已经出版了5次《朝鲜语规范集》。中韩两国朝韩语研究势必在多领域全面铺开,通过对跨境朝韩语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和丰富我国朝鲜语的本土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朝鲜语韩国语汉语
学汉语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古今释林》朝鲜语汉字词征引文献勘误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