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堂的基本架构、主要模式及发展进阶

2020-04-12曾伏科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课程设计资源

曾伏科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5)

万物互联时代,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教育方式正经历颠覆性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线下形式为主,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并依托“问”“答”互动优化教学效果。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现代课堂的核心战略,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优化课堂教学,以更具便捷性的课堂环节开展教学,是教育领域的发展新趋势。网络课堂依托新科技,以师生深度交互为核心理念,可建构一系列智慧化、自动化、人性化的教育场景,正成为一种强调技术化运用和人本思想的新兴教学模式[1]。本文在阐释网络课堂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课堂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并提出了新技术赋能下网络课堂的发展进阶——充分将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知识与技术的融合打造网络智慧课堂,可促进教学升级,优化教学效果。

一、网络课堂基本架构

网络课堂是一种注重场景化、交互性和多功能化的教育场景,其充分发挥技术平台优势,不仅可提高优质教育的覆盖率,还可提升课堂互动性,因而极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一个完备的网络课堂结构,往往涵盖直播平台、点播平台和信息管理中心三大基本模块[2](图1)。

图1 网络课堂基本结构

(一)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是服务于在线授课与即时互动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内容呈现、交互呈现、功能管理等维度。(1)内容呈现是直播信息输出平台的重要功能:有效保障教师所准备的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在线直播工具稳定、即时呈现于学生眼前,以实现课程教学。(2)交互呈现,即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进行设定,促使直播参与方能够充分利用相关菜单和工具,实现即时课堂互动。(3)功能管理,在实际的直播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则有序开展。因此,直播平台还应具备管理功能,通过工具化设置,为教师提供课堂管理支持。如在教师授课环节,应当设置“禁言”按钮,以保障课堂环境不受打扰;在互动环节,则可以增加“鼓掌”“点赞”等按钮,使师生互动更具趣味性。

(二)点播平台

点播平台是学生自助在线学习的资源平台。点播平台将多类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一定逻辑规则,辅助学生便捷获取点播内容,进行留言互动,可实现非即时性的在线互动。点播平台中的资源通常包含录播资源、直播回放、校外资源等[3]。(1)录播资源多为校内优势学科资源的数字化成果,其内容与直播授课、线下授课完全一致,可有效满足灵活学习者对于高品质课程的学习要求。(2)直播回放是直播资源的多次利用,其通过将直播过程进行录制,让未及时参与直播课程的学生都能够对直播内容进行回看,一定程度扩大了直播课程的覆盖面。(3)校外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容量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充分借助合作伙伴的课程资源,形成校际资源共享网络,可使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三)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是开展资源调节和系统建设的中枢系统。其依托信息技术,有效支撑起了直播和点播平台的正常运行。从模块功能维度看,信息管理中心在网络管理、资源管理、后台管理、用户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网络管理上,需要在网络协议、防火墙、网络链接等方面为网络课堂平台做好支持——既要保障较大流量压力情况下的网络传输速度,又要搭建较为完善的安全系统,以避免遭受非法网络攻击。(2)在资源管理上,由于平台资源众多,因而需要进行归类,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信息管理中心通过完备的资源数据库系统,设置相应专题和检索窗口,可以实现高效内容输出。(3)信息管理中心还要进行相应设置,帮助不同单位的管理员实现对平台的有效管理,如资源上传、资源编辑、内容审核等。(4)对于学生用户而言,平台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菜单,以实时记录相关过程,实现精准的内容推送。

二、网络课堂主要模式

(一)慕课(MOOC)

慕课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模式,其以一种灵活开放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课程选择和教师在线答疑[4]。

慕课的核心环节有学习、答疑、研讨等,如图2所示。在学习阶段,学生可按照网络课程安排,自主学习。慕课平台通过设置相关专题或关键词,为学生查找合适的课程提供便利。在慕课模式下,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则慕课学习过程可以自动结束。如果学生对于课程中相关内容存在疑问,则进入答疑环节。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提交疑问,教师亦能在收到信息之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如果学生对于单线的答疑过程和结果仍然存在疑问,还可以通过更为深入的专项答疑,开展一对一的辅导或者专项研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图2 慕课模式的核心流程

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堂模式,具有规模性、开放性、便利性等特征。(1)规模性,慕课是一种规模化的学习工具,其能够同时容纳海量的学习者进入平台。这种规模化的优势能够充分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使更多用户享受到高质量教育。(2)开放性,慕课内容对所有特定用户开放,且允许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疑问——通过有效组织教师和专家团队对学生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保障学生课程学习质量。(3)便利性,慕课的学习过程并不受制于时间、空间,仅仅需要一个可以正常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实现。因此,慕课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在线教育模式,其符合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发展导向,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在线课程)是由教师进行自主设计的网络学习系统,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等进行自主设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SPOC 是一种精品化的智慧教学模式,其通过全面对接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SPOC 模式的主要环节包括需求调研、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评价反馈等,如图3 所示。(1)在需求调研阶段,教师可根据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通过相应的需求调研分析,构建学生基本画像和课程关注点,从而为课程设计奠基,以有效保障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2)在课程设计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基本的教学资源、课程结构和授课经验,输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方案。在SPOC 模式中,课程建设必须通过SPOC 委员会的审查,对于审查不通过的课程方案,需要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3)审查通过之后,课程就可正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原则上应当依照课程设计的内容执行,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匹配学生实际需求。(4)在评价反馈阶段,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全流程进行考核,以检验课程效果;另一方面,要对课程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形成完整管理闭环。

图3 SPOC 的主要流程

SPOC 是网络课堂教学的典型模式,其具有精准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征。(1)精准性。SPOC 通过调研分析,准确把握需求,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和学习诉求,因而,SPOC 的课堂设计更符合学生特性。(2)权威性。SPOC 不仅需要通过专门委员会审查,通常还构建有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因而,大大保障了课程质量,有效促进了教学团队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沟通。(3)规范性。SPOC拥有完备的管理机制,通过学生需求调研、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够不断完善课堂管理体系,打造出更高质量、更具智慧的精品课程。

(三)微课

微课是一种时长较短、内容精炼的碎片化在线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拓宽视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微课是一种主要服务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整合来自课堂教学、测试习题等方面的精华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种适用于碎片化学习的渠道。微课模式具有主题性、场景化、精简性的特征。(1)主题性。微课一般时长在30 分钟以内,因此,其一般仅聚焦1 个主题,通过高密度的知识凝练,形成课程内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场景化。真正高效的微课要考虑不同的学习场景和知识场景,能独立成课。即微课要聚焦实际问题;要具有可用性——拿来即用,转化迅速;要便于及时更新。(3)精简性。由于微课是为了满足移动端学习需求的课堂形式,因而,微课应将理论知识以更精简、更易传播的方式编排。对于比较复杂的理论和案例,往往需要通过多个微课进行内容分散。

三、新技术赋能下网络课堂的发展进阶

(一)云计算技术赋能:提供课堂最优解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数据算法进行精准识别和智能输出的技术,其能够为网络课堂赋予新的发展动能,为网络课堂教学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课前阶段。在学生预习环节,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为学生匹配适当的预习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课内容的基本认知。同时,学生预习情况、作业回答等相关数据,亦可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预习反馈数据。在教师课程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反馈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准备,锁定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从而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课中阶段。教学与互动是网络课堂课中的主要环节,依托云计算技术,平台能够提供测验和个性化反馈的技术方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课程导入,并按照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随堂测验,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课堂测验的结果亦能够同步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收到关于改进学习的针对性建议。

课后阶段。作业布置与批改是网络课堂课后阶段的主要环节,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使这一过程更具针对性。借助课前和课中的相关数据,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而作业的完成情况又能够进一步为下一次课程的预习和网络课堂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二)大数据技术赋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大数据是一种整合各类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的技术,将其应用于网络课堂建设之中,可大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在资源整合上,大数据能够对全网系统内的资源开展深度整合,为教师备课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在智慧备课系统中,教师能够检索海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获取与课程相匹配的案例、数据,从而提升课件内容的专业性、丰富性[6]。此外,资源的整合也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依托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技术”的信息推荐机制,网络课堂信息管理中心可为学生推送其感兴趣的资源,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资源匹配。

在需求整合上,大数据技术能够记录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操作行为,并对学生的需求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输出学生画像和相关需求要点,为教师备课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在教学评价上,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记录,这些数据能够直观反映出课程的热度和质量。除此之外,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来自多种可感知设备的数据,能够以更加立体化的形式记录网络课堂的开展过程[7]。对于课程团队而言,借助来自网络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能够发现课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其在之后的课程设计中予以针对性改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优化即时性交互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的前沿技术,其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即时性的交互,促进用户之间的高频互动。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到网络课堂,能够在信息推送、便捷互动、快速测验、数据统计等多个方面提升课堂即时性。

在信息推送方面,传统的终端设备往往存在用户登录时间短、信息接收不及时等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工具,为学生进行精准的、即时的信息推送,通过嵌入微信、群公告等,使课堂沟通更加高效。

在互动层面,学生 借助移动端的应用,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表达自我,除了基本的文字、图片之外,还可以增加表情、发言、手势、点赞、弹幕等相关内容,以提升课堂的即时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在随堂测验层面,通过移动平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设置相应的题目,学生能够即时收到相应内容,并自主完成作答,整个过程完全通过移动端即时性进行,简单且高效。

在数据统计上,移动端同样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应的技术基础,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操作进行统计,从而为教师的课程优化、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等提供即时性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课程设计资源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