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公安院校为例

2020-04-12姜顺婕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显著性效能公民

范 震,姜顺婕

(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关于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采取一系列必要的行动去处理未来情境的一些信念[1]。自我效能感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及个人成就的实现产生深远影响,学生通过培养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学习和工作的坚持性,为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取得更高的个人成就打下坚实基础。“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的概念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Organ 教授于1988 年正式提出[2],可以用来描述个体对组织是否具有向心力,是否愿意继续为组织效力,并且可作为该个体对组织贡献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维护学校和集体荣誉等在校表现,还会对其今后从警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研究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于揭示两个理论的内在联系,促使两个理论更成熟地运用于高校教育实践,为更好地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铁军做出贡献。

当前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较为少见。张静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通过回归分析,教学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组织公民行为[3]。龙君伟和曹科岩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教学效能感在学校等级和职称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认同组织和良心行为因子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4]。李晓玉等以党政干部为研究对象,指出党政干部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5]。周强以一线民警为研究对象,发现民警自我效能感在内部心理需要与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和强制性公民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6]。

综上所述,对于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集中于教师、公务员等对象,多倾向于某些职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群体中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较为稀缺。本文以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求其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和背景变量

本文以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随机选取13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0 份,回收问卷123 份,其中有效问卷120 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6%。

为了研究不同背景变量分别对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本文设置了包括:性别、年级、是否为党员、是否为学生干部、高中是否有住校经历、是否为城镇户口六个背景变量。

(二)研究工具

在本文的研究工具选择上我们采取以下策略:参考前人对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方法选取量表来测定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组织公民行为水平,在前人应用较为成熟的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做恰当的改编,作为研究工具。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资本范畴的概念,包括自信、自我价值认可、自我情绪激励等几个方面。本文对于自我效能感的评定测量拟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GSES 目前已被翻译成至少25 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GSES 题目少,操作简便,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7],可广泛用于大中学生的心理测评和有关心理学研究。GSES 共10 个项目,(即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采用李克特量表(5 级)测试,各项目均为1 至5 评分(“非常不符合”计1 分、“比较不符合”计2 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 分、“非常符合”计5 分。)。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量表的编制。鉴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樊景立教授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存在跨文化差异[8],因此本文选择根据樊景立教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中国人组织公民行为五维度量表,来编制中国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表1)。

表1 中国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量表

(三)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本文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参照的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根据前人的研究报告,在不同文化国家的多次测定中,GSES 一直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本文在以一部分样本验证中发现:该问卷的克伦巴赫alpha 系数为0.822,有着较好的信度。

因为本文的所用的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量表是根据樊景立教授的中国人组织公民行为五维度,即问卷的重复度量效果较好。量表编制而来,故其信度和效度需要着重考究。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问卷信度分析:随机选取调查问卷中的46 个样本数据通过SPSS 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克伦巴赫alpha系数为0.917,可信度很高;方差分析显示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问卷效度分析: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测量组织公民行为量表的结构效度,对其19 个题项数据采用主轴法,正交旋转,提取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发现本量表的KMO 数值为0.889,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lett 球形检验的数值为963.840,自由度171,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代表存在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主轴法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但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仅为59.438%,故将第五个公因子加入,此时的累计贡献率仅为63.987%,也就是63.987%的总方差可以由5 个潜在因子解释。分析公因子方差比发现每一个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5以上,说明这5 个公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原来各指标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即与本问卷设置的五个维度呼应。综上可以说明组织公民行为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满足要求。

二、调查结果

(一)不同背景变量下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调查

在六个不同背景变量下,分别对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F的伴随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得分的方差都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是否为党员和是否为学生干部背景变量下比较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时,发现T 值的伴随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得分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变量下得分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2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

结合两个变量下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得分均值(见表3),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意识和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意识和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非党员的学生。说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为党员,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新生儿出生后,各种因素导致的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肺内聚集大量炎性细胞,导致了肺部的损伤。Van Marter等的研究发现,败血症患儿的BPD的发生率高于暴露于绒毛膜羊膜炎的患儿 [12]。在本文中,BPD组与非BPD组相比,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率数据更高,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在出生后发生感染是导致BPD出现的可能因素,而两组重症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采集病史资料时除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败血症有关。

表3 是否为党员和是否为学生干部变量下得分均值的描述性统计

(二)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对总体样本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做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4:

表4 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70,且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0.01,即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组织公民行为得分呈显著性相关,且为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得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认同组织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与保护组织资源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最弱。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通过观察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得分,发现它们近似成线性分布。在此基础上以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以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以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以组织公民行为的第一个维度认同组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5 和表6)

表5 回归分析结果输出1

模型中相关系数R= 0.535,可决系数R2=0.286,校正决定系数为0.280,即“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认同组织”的28.6%的变异。所拟合的回归模型的 F= 47.314 ,p= 0.000 <0.001,所以模型拟合度较好。

表6 回归分析结果输出2

分析结果发现t=6.878,p=0.000 <0.001,对回归系数的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对认同组织维度得分的回归显著。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列出回归方程式,Y为认同组织维度,X为自我效能感,其回归方程为 。

以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以组织公民行为的其他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得出结论与前文相同。得出的回归方程如下:

Y为协助同事,X为自我效能感,其回归方程为Y =2.177-0.534X。Y为责任意识,X为自我效能感,其回归方程为Y =1.596-0.645X。Y为人际和谐,X为自我效能感,其回归方程为Y=1.979-0.547X。Y为保护组织资源,X为自我效能感,其回归方程为Y=2.147-0.261X。

综合以上回归分析发现:在以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以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可以证明自我效能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结论与管理启示

除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为党员外,在其他各背景变量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性不显著。与自我效能感的测评相同,各背景变量中仅有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为党员这两个变量下组织公民行为的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组织公民行为水平成显著正相关,且自我效能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五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作为组织公民行为五个维度的显著预测指标。这个结果证明了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是相信自己在完成学业以及处理各种事务中的能力,越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也就越能更好地认知和把握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9]。这样就催动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里积极表现,热心帮助同学,主动承担老师布置的任务,关心学校发展并出谋划策,在别人对自己学校有不好的说辞时挺身而出维护学校的形象,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公民行为意识。

反观那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他们往往在日常学习和处理事务中因为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和把握,缺乏自信,茫然无助,遇到失败挫折便将原因归结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或者归咎于学校或者他人。当面对某些事做了会利于学校和同学,而不做又不影响自己利益时,他们往往选择不做。长此以往,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淡化,与同学关系冷淡,自身学业发展受限,极少有机会为他人为组织做出贡献,在组织中也就越来越边缘化。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自我效能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有着显著预测作用,公安院校要结合教育实践的情况,不断优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是切实遵照和执行学校对于选拔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标准和程序,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中优秀的代表,他们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他们会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自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整个组织也会因他们的积极助人、认同组织、维护组织形象等表现,而呈现出良好组织氛围。对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学校要切实遵照这些标准和程序,保证严格执行相关选拔制度,真正将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学生代表选拔出来,作为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生力军。

二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生成才的个人目标紧密结合,使得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以此获得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高等学校的发展要着眼于追求核心竞争力,追求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是盲目扩张学校规模,追求虚无的学校排名。时刻牢记教书育人才是学校本职工作,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章制度时应考虑学生的诉求,多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采取人性化的治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组织归属感、认同感。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取采纳来自学生的意见,及时答复和反馈信息,提升他们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去,通过培养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提升学生的组织公民意识。

三是学校要注重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培养,善于运用有效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培养对于公安院校学生出色完成学业甚至更好地履行公安职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高的同学完成学业和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相应增强,而组织公民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的培养,善于运用激励学生入党、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引导学生参与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意识。

猜你喜欢

显著性效能公民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