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促进策略

2020-04-08万兰花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促进策略集团化

万兰花

摘 要:近年来,以优质高端幼儿园帮扶管理薄弱、教育教学条件落后幼儿园的集团化发展新模式正逐步在公办、民办以及农村幼儿园内部推行实施,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实践应用效果。但是,受到政策机制的客观因素以及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上下责权利不对等、帮扶园作表面文章式的应付心态、被帮扶园等靠要思想严重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的集团化发展进程。因此,本文将着眼于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以及采取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县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实践困境;促进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立项号:BY[2018]Z004的研究成果。

一、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

(一)管理思路不统一,发展步调不一致

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主要是立足于优质高端园,使高端园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与被帮扶的公办园、民办园以及农村园的管理理念相融化,这就需要各园所的主管领导在管理上配合与服从帮扶园。但是,受到主要管理者思想觉悟以及管理思路的影响,只是片面性的吸取帮扶园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只做表面文章,而没有实效性的行动举措。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权责不统一

就目前多数地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尝试阶段,甚至一些地區并未出台相关的运行实践机制,帮扶园虽然拥有优质高端园的光环,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被帮扶园采取任何帮扶举措。导致各园所之间仍然处于法人独立、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在权利实施以及责任落实方面,部分园所的管理者完全表现出“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在生源引入、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只是遵循主管领导的主观意愿,园所之间的沟通交流频次少之又少。

(三)帮扶园存在作表面文章式的应付心态,被帮扶园等靠要思想严重

在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运行过程中,目前还处在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定位的结对关系上,相对于帮扶园来说,绝大多数抱有完任务心态,思想上定位于完成了多少规定动作,比如送了几次教,资助了多少硬件设施等。帮扶园并没有真正地下沉,深入实际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于部分被帮扶园来说,由于资金基础薄弱、教学质量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集团化发展模式后,完全表现出一种硬件上的等靠要的姿态。比如在教学设施方面,不积极发挥能动性,充分挖掘一些低成本资源,在教学管理方面,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并未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建立起内部人才培养机制,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守旧,导致园所发展进程严重滞后。

二、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促进策略

(一)建立送教入园机制,拓宽教师执教视野

县域内学前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模式离不开帮扶园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效应,同时,也需要被帮扶园教师具备广阔视野与较高的执业能力。因此,在构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格局时,应当充分发挥优质高端园的带头牵线作用,利用高端园的优秀教师资源,采取送教入园的方法,对管理薄弱、发展滞后的幼儿园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活动。以这种方式鼓舞和调动被帮扶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从优质教师身上学到相关的教学经验,吸纳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送教入园的基础上,再开展以课例为主的评课议课活动,让被帮扶园零距离感受优质的教研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引领教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吸纳和反思中成长,即所谓的“授人以渔”。当然,教师的成长是长效机制作用的下的结果,送教入园的作用仅仅是引领,让帮扶园的骨干教师和被帮扶园的种子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形成每一天每一节优质活动的共享,长期的浸润下,教师的专业能力一定会有质的提升,将会逐渐拉近与帮扶园之间的教学差距。

(二)物质资源扶持,改善办园条件

由于帮扶幼儿园的生源较好,幼儿数量远超于其它普通的公办园、民办园以及农村幼儿园,管理费用也相对较高,这就使得帮扶园的经济基础较为深厚,有足够的教学管理经费以及活动运作经费,因此,帮扶园从园内基础设施、教学管理用具、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较为齐全,也较为先进,而这些物质资源恰恰是实施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其它普通幼儿园来说,教学环境相对较差,办公桌椅短缺,教学器具不全,活动设施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剩余物质资源给予的方式,将帮扶园的剩余物资补充给其它管理薄弱园,比如教学用具、游乐设施等 [2]。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薄弱园的办学条件,使薄弱园的孩子享有与帮扶园孩子的同等待遇,逐步缩短园所之间的差距。此外,薄弱园的广大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孩子观摩优质示范园的园内外环境以及教学条件,使孩子们在观摩体验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拓宽视野,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促使孩子形成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与此同时,对增进园所间的互通交流合作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定期举办竞技活动,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师资力量始终是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受到薄弱园办园条件以及薪资待遇的影响,一些幼师学校毕业的学生极少主动进入到普通幼儿园中开展教学活动,多数学生会选择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优质示范园,这就导致普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甚至出现了一职多能的情况,即一名学科教师同时扮演多个学科的教师角色,这样一来,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智力水平以及行为能力与优质园的幼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各个园所之间应当建立和谐共通、能力提升的专业教学能力竞技氛围,尤其是优质高端园与其它管理发展相对薄弱的幼儿园之间,可以通过业务能力展示、个人风采展示、专业特长展示的方法,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拼,并将展示结果公布于众。

(四)创新研究课题,增强合作意识

县域内各个园所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大合作往来频次,针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增强彼此的合作意识。比如采取设立研究课题的方法,将优质示范园与薄弱园的教师集合到一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每一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将个人的独到见解与建议发表出来,小组成员针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进而确定最后的方案。

三、结束语

县域内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一项全新的教育改革举措,是改善管理薄弱,发展滞后的幼儿园内部软环境,提升幼儿园硬实力的一条高效路径,因此,优质高端园应当建立和完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带动和推进其它幼儿园的健康长效发展,为县域内学前教育的集团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立.浅析集团化办学中学前教育城乡发展[J].读写算,2019(12):115.

[2]张更立.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促进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3):54-58.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促进策略集团化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浅谈体育教师有效听评课的促进策略
重视过程情境建设,促进学生感悟高效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预期、实践困境与效力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