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食育探究及对我国青少年食育的启示

2020-04-08邢运芳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

邢运芳

摘 要: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食材选择、餐具搭配、烹饪要求到餐桌礼仪,内含生活内容和样式,是文化的体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于“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等糟粕现象,同时受到外来食品的影响,传统的饮食文化在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在身体健康方面受到了较为严重对的侵害。由此可见,提升我国的食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日本食育;青少年食育;中国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日本食育探究及其对我国青少年食育的启示”,课题类别: 山东英才学院省部级课题培育专项,课题编号:  19YCSBKT12。

食育在日本已经推行多年,对于这一概念,在我国亦有诸多学者涉及,比较完整的介绍了食育概念在日本的发展、食育推行计划的实施以及目标、现状,同时也对我国实施食育的必要性做出了论述,特别强调了学校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提到学校作为食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有少部分学者提到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

一、日本的食育

(一)食育的概念

对于食物的尊重意识在日本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表现为对食物搭配的重视,在摆盘结构上的协调等等。早在明治时期,日本文化中就能够体现出食育意识,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食育逐渐发展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理念。

(二)有关日本的《食育基本法》

1.主要内容。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并且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基本法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其中明确指出食育是青少年的生存之本,是开展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基本保障,应当在法律的层面上对于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领域给予不同的规定,保障以上的相关因素能够承担不同的食育教育责任,提升社会各个方面食育教育的强度和完善程度

2.食育在日本中小学的推广。在日本的中小学校园中食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对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详细的食品安全指导,对于具有饮食安排的学校进行食育教育,保证学校提供的饮食能够满足学生的生活所需。在这种教育机制下,学校应当明确提供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餐中都能够展现食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目前中国青少年食育状况

(一)家长缺乏知识,日常饮食搭配不合理

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心理较重,对于孩子的要求往往百依百顺,不具备良好的饮食意识。尤其是进行饮食安排的过程中经常将孩子的心理喜好放在首位,导致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饮食不健康的现象。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健康问题受到的极大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大量的身体疾病。

(二)钙、铁、锌普遍缺乏

中国青少年在饮习惯上的不健全导致青少年的饮食中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生活中的钙元素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青少年的骨骼的发育、生长发育。

(三)洋快餐摄入过多

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由于快餐的形式多样、造型新颖,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西式快餐自身在烹调的过程中使用了热量较高的原材料,导致青少年在摄入大量的快餐之后自身摄入的热量较高,长期摄入之后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肥胖现象,糖尿病患者的年轻化状态逐渐加剧。

(四)学校供给条件差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办学中,学校大量的资金都供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在学校饮食上的保障和力度投入不足,学校食堂上进行的烹饪基本上都是大锅饭,也没有专项的营养师进行饮食设计和搭配,进而有一大部分的学校饮食搭配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及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学生在食堂用餐仅仅是为了能够吃饱,而并非饮食的健康性和多样性。

三、日本食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食育实施的特点

1.有法可依。在上文的表述中能够看出,日本在推广食育的过程中进行的流程是先立法、再推广的形式。只有具有法律保障,制度的实施和贯彻才能够保证顺利性和流畅性。

2.从小抓起。在日本“食育”教育并不是一个局限性的概念,而是面对全社会,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开展的。在学校中进行食育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从青少年阶段就逐渐养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随着食育教育的普及,这种教育机制已经逐渐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

3.共同的文化意识。虽然“食育教育”的理念是在本世纪提出的,但是食育意识可以追述到日本的明治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石冢左玄所著的《食物养生法》。而对于食物的尊重意识在日本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表现为对食物搭配的重视,在摆盘结构上的协调等等。即便是在当下已经受到了西方快餐和西餐的影响,日本对于本土饮食文化的重视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历史文化基调和背景奠定了坚实的食育教育基础。

四、如何开展我国青少年食育

(一)推广食育理念,树立正确的食育观

应当由我国的教育教学部门引导,建立“传统饮食日”由专项人员在学校内开展教育指导,推广饮食文化的教学工作,引导青少年群体能够认识到饮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具有地域性和派别性的研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是由于大量的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提升,对于传统的饮食文化忽略性逐渐加深。应当给予学生们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底蕴和风采,领略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青少年食育的实施提供标准及保障

我国也应当适当借鉴日本食育教育的理念和形式,能够在法律的高度上进行管束和制约,能够给予食育教育坚定的法律基础,也能够有效推进我国食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日本以促进全国青少年对和食的认识为主旨,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来动员全国青少年参与和食文化的学习。

(三)创设相关课程

教师在进行食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知识性教育理念,逐漸将食育教育与生活中的实践基础相结合,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食材亲密接触,能够感受到从庄园到餐桌的流程,进而给予学生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材料。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教学中的难度和强度,循序渐进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逐渐形成自身对于食育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五、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能够明确,当下食育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建设的稳定性和科学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和提升,社会上的众多推动力也未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因此,应当在学习具有建设经验的西方国家的食育建设机制,进而在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培养,在饮食文化上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青少年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晓曦.中国家庭”食育”状况研究[J].教师,2018(29):76-77.

[2]林振华,刘红.日本青少年食育的内容与特征[J].基础教育参考,2008,(12):35-37.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